【金屬市場】中國買興不足,銅價或將繼續回調
在中國及周邊庫存高企、傳統需求旺季并未如期而至的壓力下,市場炒作中國需求信心松動,倫銅從10000美元/噸的高點回落。考慮到中國進口需求的減弱和亞太銅庫存的高企,筆者認為,中國及周邊地區精銅供應充足但旺季需求不振,倫銅可能回到2010年大漲的起點。
首先,中國精銅生產中進口銅精礦依存度曾出現大幅下降。2010年2~12月中國礦產精銅量(即國產與進口銅精礦生產的精銅量)穩定在22 萬~26萬噸之間,但利用進口銅精礦冶煉精銅的比重,或稱為“精銅生產中進口銅精礦依存度”,卻從2月的70%降至12月的58%,11月更低至50%。 這說明國內礦產銅(即國產銅精礦生產的精銅)產量的增加抵補了進口礦產銅(即進口銅精礦生產的精銅)產量的減少。
其次,倫敦銅價格相對滬銅的領先使得進口銅精礦冶煉虧損加大。根據當前國際銅精礦定價模式,當2010年12月初倫銅躍升至9000美元/噸上 方運行后,對應計算得到的滬銅均價為75354元/噸,而滬銅現貨實際均價為67572元/噸,二者價差擴大至7782元/噸,較前期倫銅在 7500~8000美元/噸時擴大6662元/噸。這意味著,滬銅在倫銅登上9000美元/噸后的“滯漲”表現使得以進口銅精礦生產精銅的虧損擴大。盡管 2011年銅精礦TC(加工費)跳漲,但若銅價外強內弱持續,中國銅精礦買家積極性恐將受挫,未來月份銅精礦進口需求受抑。
再者,中國前期過剩的進口銅精礦可為銅市輸送供應。盡管2010年銅精礦進口增速放緩,但銅精礦年度進口量為2002年以來最高,約647萬 噸。而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2010年中國精銅生產中的銅精礦進口依存度卻大幅下降。這就產生一個問題,進口而未用于冶煉的銅精礦去了哪里?筆者猜測這 些“剩余的”銅精礦可能掌握在貿易商手中。
運用精銅生產模型進行估算,2010年這些過剩銅精礦可以生產精銅(或稱為潛在精銅產量)約41萬噸。而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進 口銅精礦一直處于過剩狀態,這些過剩的進口銅精礦的潛在精銅產量累計近65萬噸,相當于2010年2~3個月的精銅進口量。這就是說,若冶煉廠與貿易商談 妥價格,且國內冶煉廠愿意生產的話,即使未來2~3個月內中國不進口精銅,國內精銅供應也會有保證,而這2~3個月正好對應中國的傳統需求旺季。
此外,中國地區及LME韓國倉庫銅庫存高企,也可能給銅市施加過剩壓力。目前,上期所庫存接近16萬噸,有消息稱上海保稅倉庫銅庫存接近70萬 噸,這里加上潛在的精銅產量65萬噸,可以認為,至少在未來2~3個月內,中國地區精銅供應相當充足。另外,年初以來囤積在中國外圍的LME亞洲倉庫尤其是韓國倉庫銅庫存增加迅猛,1月14日~3月14日間增長106%至10.2萬噸。
以銅精礦TC、倫銅價格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參數,通過對以進口銅精礦冶煉精銅的精銅價格的模擬計算,估算出中國買家愿意承受的價格范圍,同時考慮去年外盤資金做多銅市的入場價位,筆者認為2011年倫銅底線在8000美元/噸附近,而滬銅則在62500元/噸左右。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