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儲能鷸蚌相爭,風電光伏漁翁得利
近日來,在特高壓輸電工程被列入“十二五”規劃的利好下,中國西電(601179)、平高電氣(600312)、長高集團(002452)等輸變電題材股借機異軍突起,成為市場的熱點。 二級市場的投資行為,貴在率先發現價值。誰又將接過輸變電板塊手中的火炬,笑到最后呢?我們不妨從電網、新能源、輸變電及儲能(暨電池)間的關系著手,來探求未來的市場趨勢。
特高壓、智能電網聯手促新能源發展 所謂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是指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升級改造后,使電網能夠輸送更多的電力,其所輸送的距離也更遠。 但作為普通投資者,在此首先應該避免混淆的概念是“特高壓”與“智能電網”間的區別。所謂智能電網是指,通過在電網中運用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技術,以求實現“合理搭配峰電、谷電及火電、新能源發電間比例”等功能,最終實現電網智能化。因此本質上,智能電網與特高壓間并無關聯。 然而,在支持新能源發電方面,智能電網與特高壓間卻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就目前來看,不論風力發電,還是光伏、光熱等新能源發電,電力并網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發電的不穩定”和“傳輸耗損大”,其不但拖累了新能源發電的產業化步伐,更加劇了電網負荷。 據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回路特高壓直流電網可以送600萬千瓦電量,相當于現有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到6倍,而且送電距離也是后者的2到3倍。由此,理論上,如果采用特高壓輸變電,新能源發電“傳輸耗損大”的難題將得以緩解。在此基礎上,如若再以智能電網對“新能源發電”與“傳統能源發電”間進行調配(風、光不足時,電網主要輸配傳統能源發電,風、光充足時則反之),那么,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也將得到有效彌補。 也正因如此,2009年,國家電網首次提出融特高壓及智能電網于一身的“堅強智能電網”方案。
堅強智能電網與儲能電池拼搶市場 有了上述思路,從二級市場的角度出發,特高壓輸電工程被列入“十二五”規劃,利好于輸變電和新能源板塊自然是毋庸置疑。然而,一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還是有必要得到投資者的關注,那就是儲能,暨電池技術的發展。 從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其能否實現產業化的關鍵系于電池技術瓶頸的突破。只有電池的儲量提高才能夠延長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也只有縮減電池的充電過程且不影響使用壽命,才能夠使電動汽車符合消費者日常使用標準,并將其成本控制在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范圍內,最終實現產業化。正因如此,從新能源汽車被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日起,這一市場的逐漸成長就成為了儲能板塊上漲的動力之源。 除此以外,殊不知,儲能技術還與未來的特高壓電網一樣,可以促進新能源發展,甚至從某一角度講更利于新能源發展。 這一觀點,源于將風電、光伏、光熱等新能源發電儲存于電池當中,再采取傳統物流模式配售。其不但有效規避了風電、光伏“發電的不穩定”和“傳輸耗損大”的難題,使電池成為電動汽車市場與新能源發電間最有效的銜接。更主要的是,使風電、光伏擺脫上網電價束縛,實現真正的市場化運營。 當然,在已成熟的傳統火電并網發電領域和發達地區電網領域,儲能技術與國家電網間并無交集,而在特殊的,電網難以觸及的偏遠地區及未來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市場,儲能與電網間的爭奪卻又顯而易見。 從國家電網布局全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后,因充電時間較長難以滿足消費者要求而又改為布局充、“換”電站中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電池市場的“高地”是如此這般地令人垂涎,競爭也日趨激烈。 雖然“散兵游勇”的儲能企業根本無法與電網“國家隊”相抗衡,但事實上,國家電網采取了換電模式(電力通過電池實現脫離電網的自由貿易),就意味著儲能企業擁有了夾縫中求生存的空間。 言歸正傳,回到二級市場,無論國家電網與儲能技術在特定市場中怎樣鷸蚌相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企業都將坐享漁翁之利。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