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過度儲蓄與消費不足阻礙中國經濟發展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他曾經運用現代政治經濟學中的“尋租”理論對轉軌過程中的腐敗現象進行分析,他曾經提出中國股市的“賭場論”,他被譽 為“中國經濟學界良心”,他就是著名經濟學者吳敬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他為“十二五”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擊節叫好,卻更加擔憂轉變中的阻礙與困難。
周六的北京天空灰蒙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一大早就趕到釣魚臺國賓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這個論壇上,他要發表一個重要的演講。作為媒體、大眾熟悉的學者吳敬璉一上來就直指過度儲蓄與消費不足已經阻礙的中國經濟的發展:
吳敬璉:我們長時期存在的過度儲蓄和消費不足這種不平衡的情況繼續存在。保持GDP的持續平穩增長,缺乏內在的動力,就是最終需求不足。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物價水平特別是食品價格的水平呈現出迅速攀升的態勢。這讓占中國人口70%的中低收入人群感受強烈,也進一步推高他們的 儲蓄意愿。央行公布的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4.2%的居民傾向于“更多消費”,這是1999年進行問卷調查以來的最低值。吳敬璉并不認同輸 入性通脹是主要原因的說法,他堅持認為貨幣的超量發行才是關鍵:
吳敬璉:同時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過去多年,不止是過去兩年,也許是過去十年,貨幣超發。因為有一個時間的滯后期,它的后續效應開始顯現。首先是資 產價格,房地產的價格、股票的價格居高不下,接著發生的就是從去年開始顯現的CPI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溫和的通脹水平,達到了5,甚至是5以上的水平。
過去二十年我國廣義貨幣供給的目標增長速度通常在17、18%,一直高于GDP10%左右的實際增長速度,現在我國的廣義貨幣對GDP的比值已 經達到180%,這是在世界各國所僅見的,歷史上也沒有出現過。吳敬璉分析貨幣超發的原因有二:吳敬璉:貨幣超發是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最終需求不 足,推不動這個經濟,結果你就需要擴需求保增長,就發貨幣嗎!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用了出口導向的政策,由凈出口來保持需求,因為你凈出口有大量的外匯結余,外匯結余結匯的時候都要換成人民幣,我們的貨幣政策就變得被 動,你不超發人民幣就會升值很快,你凈出口就沒有了。
在吳敬璉看來以上所有的困境都指向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長時期以來采取以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而這一種模式也造就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社會分配最終取決于生產方式,以投資驅動的生產方式在分配時必將青睞資本,而不是專業技術人員:
吳敬璉:分配的結構是如何決定的呢?是由生產的結構決定的。只要投資是推動增的要素,那么在分配結構里資本所有者就占大頭。資本所有者是誰呢?首先是國家,然后是國企、然后是大的私企,有錢人和國家儲蓄傾向是高的,消費傾向是低的。
按照吳敬璉的理論,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導致了收入差距的擴大,掌握財富的人不消費又導致內需不足,只能超發貨幣,貨幣超發,通貨膨脹降臨, 中低收入者消費意愿更低,只能靠投資拉動經濟。如此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正是因為如此,吳敬璉對“十二五”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擊節叫好,然而在他看 來,這個轉變并不容易,甚至可以用障礙重重來形容:
吳敬璉:問題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要求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30年左右,正式列入五年計劃和五年規劃也已經15年了,已經三個五年規劃過去了;但是實施的結果并不如人意。問題在哪里呢?看來這個問題在我們的經濟機制上。
在討論上一個五年規劃的時候,多數經濟學家就曾經指出,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障礙主要的問題在于政府保持了過大的資源控制的能力、資源配置的權利,并以GDP增長作為政績的主要標準;此外,財政稅收體系和要素價格的問題也備受批評。
吳敬璉:在政府的主持之下,進行技術升級也好,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好,它會造成很嚴重的投資效率降低。
要真正實現轉型,用“十二五”規劃所指出的它的根本動力還是在于改革!改革曾經是中國經濟列車飛馳30年的重要動力,這種燃料在今天的中國依舊 是最有效率的,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去承受改革的陣痛,使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讓改革為轉變打下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