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將外匯儲備轉化為資源和能源儲備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達28473億美元,全年國家外匯 儲備共增加4481億美元。面對這一龐大的數字及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風險,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在提案中建議,充分利用當前“走出 去”的歷史性機遇,統籌協調外匯儲備資金運用,將國家的外匯儲備轉化為資源和能源儲備,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戰略。
劉克崮說:“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對境外資源能源需求量巨大,通過企業‘走出去’并購海外能源資源、占領市場、帶動產業鏈升級,對保障我國重要能源礦產的供給安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劉克崮認為,金融危機后歐美發達國家復蘇緩慢、融資能力下降,資源稟賦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對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迫切,海外資產價格有所降低、限制有所減少, 企業境外投資合作意愿強勁,加上我國外匯資金充裕且金融機構支持企業“走出去”已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而近年 來,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加強,各大金融機構一方面外匯存款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外匯貸款需求不斷增加,供求矛盾日漸突出。外匯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企業“走 出去”的瓶頸。
由于國家外匯資金充裕與企業和金融機構外匯資金短缺,外匯儲備大幅快速上升增大了央行執行貨幣政策及管理通脹預期的難度和儲備資產縮水的風險,劉克崮建議盡快調整現有的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機制和方法,盡快打通金融機構利用國家外匯儲備的通道。
劉克崮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實施建議:
第一,利用外匯儲備支持“走出去”戰略,要變被動管理為主動運用思路,通過減少增量、化解存量將外匯儲備控制在適度規模范圍內,同時不斷提高儲備資產的使用效益。
第二,調整儲備資產形態,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運用外匯儲備海外并購參股、購買能源礦產資源,將儲備資產由虛擬形態向實物形態轉變,有利于帶動戰略性、稀缺性資源回流,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
第三,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多方式運用,建立相應的外匯儲備運用的制度保障及激勵機制,確保外匯儲備運用中的國家利益最大化。
第四,積極發揮金融機構在“走出去”戰略中的橋梁作用,支持金融機構加快海外業務人員隊伍及機構建設,提升金融機構迅速開展海外業務、通過融資助力企業 “走出去”的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和戰略資源安全,減少外匯儲備縮水風險,疏解通脹壓力,進而使我國在后危機時代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調整中取得主動。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