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過后國際大宗商品將折線反彈
一場世紀罕見的日本大地震讓全球金融市場也發生了“地震”。日經指數跳水自不必多言,而歐洲、亞洲、美洲股市無一例外地發生暴跌,著實讓人驚恐。與 之相伴,商品市場也是一片恐慌,空頭以日本地震將是“需求的災難”為名,強力打壓市場,以致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黃金白銀,甚至糧食價格直線下挫。
真該是這樣?日本大災真是“需求災難”?我看恰恰相反。的確,在地震發生之后的短暫時間里,由于日本企業停產,一定會使基礎商品需求減少。但別 急,日本方面的需求馬上就會爆炸式增長。因為,救災、災后重建、企業恢復生產都會使需求報復性上漲。更何況,大災之后日本央行驟增巨額貨幣投放,這些勢必 都將成為物價、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新推手”。
其實,熟悉技術分析的人都明白,商品價格、尤其是石油價格的調整有其內在的技術要求。只是偶遇大災,從而放大了調整幅度,加快了調整速度。這種事態,當然會使市場受傷而拉長修復周期,但總的趨勢難以改變。
“是保增長,還是抗通脹?”正當歐洲為解此矛盾而難尋兩全之策的時候,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北京時間3月16日凌晨宣布,維系基準利率不變,維系量化寬松不變。盡管這符合市場預期,但它畢竟是推高商品價格的根源。
短期看,日本大災使得全球避險資本流向美國,但這恰恰可能是一場巨大的潛伏行動。當大災過后日本需要恢復經濟時,商品價格勢必會呈現暴漲之勢,那將是世界進入“滯脹期”的開始。
那時,包括歐洲在內的大多數經濟體都會選擇收緊貨幣,而美、日兩大國際游資提供者卻依然會沉湎于貨幣的低利率和量化寬松。結果是什么?美元貶值推動商品價格上漲預期,而日本提供的資金,與預期形成配合。
美元會進一步貶值?很可能。日本大地震之后,美國有分析指出,未來日本出口會萎縮,進口會增加。這將使日本貿易盈余大減,那日本還有能力去購買美國債券嗎?如果日本無力購買,那美聯儲勢必繼續充當大買家,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就必然持續。
更重要的是,中國前兩個月已經出現貿易逆差,這說明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能力也在萎縮。3月16日來自美國財政部的消息稱:中國1月份凈減持美國 債券54億美元。同樣是美國財政部的消息:1月份國際投資者凈買入46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低于去年12月份凈買入546億美元的數量。
全球最大的債券投資機構——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其常務董事、有稱“債券大王”的比爾·羅格斯近日發表談話指出:“美聯儲加上中國、日本和 其他地區的主權實體,持有60%的美國國債,但自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開始以來,美聯儲占據了全部國債購買量的70%。”他質疑說:如果6月份美聯儲停止國 債購買,那誰還會購買?對羅格斯而言,他的實際行動是:將美國國債的持有量減低至“零”。
如此情形,期待美元不貶值那將是奢望。再加上日本災后重建所需原材料一定大增,結果必然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暴漲。
其實,綜合觀察,全球性滯脹幾乎已是必然趨勢。美元貶值持續、中東亂局增加、日本大災提高需求,這些必然導致“脹”;全球除日、美以外,大多數經濟體試圖以緊縮抑制價格,但實際只會壓制自身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加之原材料價格暴漲本身就會抑制需求,所以勢必發生“滯”。
這就是滯脹,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脹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被眼下商品價格的恐慌性下跌蒙住眼睛,抬起頭來看看,滯脹其實就在不遠處等著。當然,如果美國啟用監管等非市場手段干預價格上漲,那另當別論。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