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幣匯率進一步改革創造更好條件
貨幣匯率的自由浮動,是未來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中始終繞不過去的一步,也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一個長期政策目標。那么,如何為實現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長期政策目標創造更好的條件?如何避免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出現過大波動?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
在世界經濟增長過程中,總是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會打破原有的平衡,把世界經濟推向新的平衡。包括匯率、利率及大宗商品等在內的價格調整,是市場體制自發應對外部“沖擊”的方法,會誘使企業和消費者轉變行為方式,結果是實現經濟向新的平衡點移動。
在筆者看來,匯率浮動有利于應對國際經濟失衡,也有助于恢復國際經濟平衡。如果讓市場體制在匯率形成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經濟體之間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將導致以匯率為主的價格調整,匯率調整將推動國際經濟達到新的平衡點。
但為了頻繁應對“沖擊”,匯率必須頻繁調整。歐元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十分顯著,提供一個很好的觀察案例。
歐元誕生之初,設計者有意讓它與美元的匯率非常接近于1:1。歐元先是略有升值,隨后貶值到2001年時的1:0.9左右水平直至2002年 初。此后,歐元兌美元匯率一路上揚,2008年上半年曾攀升至1:1.60的歷史高點。2008年8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歐元兌美元匯率從歷史高點迅速 下跌,一度跌破1:1.25,隨后又強力上沖至1:1.50。不過,2009年末爆發的歐洲債務危機,讓歐元兌美元匯率迅速跌破1:1.20,但危機度過 后又上漲超過1:1.40水平。
歐元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啟示我們,如果人民幣加入自由浮動貨幣的行列,人民幣對任意其他貨幣的匯率也會出現大幅波動。但是,如果央行不再干預匯 率,轉而支持境內外金融機構開發各種人民幣匯率產品,目前已有部分人民幣匯率產品(如NDF)在周邊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上交易,居民與企業是可以通過市場 交易規避人民幣的匯率風險。
不過,鑒于目前國內仍存在價格管控,如果現在就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很可能超過其他主要匯率,成為高風險貨幣,這將不利于人民幣成為計價或結算貨幣。
那么,價格管控為何會擴大匯率波動幅度?這是因為,當不存在價格管控的經濟體受到外部“沖擊”時,與這個“沖擊”相關的一系列價格都會立即作出 反應,每一個價格變化都能衰減掉一部分“沖擊”。由于多個市場分擔了一個“沖擊”,外匯市場就不會承擔全部“沖擊”。但是,價格管控將導致本來可以迅速變 化的一些價格固定不變,或降低它們對“沖擊”作出反應的速度,外匯市場勢必會分擔更多的“沖擊”,導致匯率受到“沖擊”時發生更大的變化。
以糧食短缺導致糧價上漲為例。不利的氣候條件等原因,導致了最近全球糧食市場供不應求,國際糧價已達到20年來最高水平。面對這一外部“沖擊”,一國無論是否管控糧價,對該國貨幣匯率波動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第一種情形:假設一國不干預糧價,那么世界糧食價格上漲對該國的“沖擊”主要被該國糧食市場所承擔,結果是國內糧價上漲、糧食出口很少及對該國 貨幣匯率影響很小。如果對糧價沒有管控,國內糧價與世界糧價之差就不會超過“糧食輸出點”。但如果價差超過了“糧食輸出點”,糧商們將通過“國內采購、國 外銷售”實現套利,出口糧食的行為將減小價差直到其低于“糧食輸出點”。
第二種情況:假設該國阻止國內糧食價格上漲,國內糧價不變或變動緩慢,將可能無法承擔世界糧價上漲的“沖擊”。因為,境內外糧價的價差將持續超 過“糧食輸出點”,套利空間也將持續存在。除非實施對糧食出口的管控,否則糧商們持續出口糧食的套利行為將增加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增大對該國貨幣匯率 的影響。
這一分析啟示我們,價格管控將可能降低一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增加匯率波動的壓力,這也是與自由浮動匯率體制不匹配的。考慮到強化價格管控仍是當前“防通脹”的一種常用手段,因此,逐步減少國內的價格管控,將有助于實現未來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長期政策目標。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