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市場相對短缺,投機資金炒作油價
表面看,中東與北非動亂造成了部分石油供應中斷,是基本面因素驅動著油價走高。 但即便是在海灣戰爭時期,石油供應曾出現大面積供應中斷,油價漲勢也未曾有過去兩個多月那般兇猛。 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家能源對沖基金交易員告訴本報記者,在今年1月初之前,基本面是油價走勢的主導因素,但中東與北非危機激化后,市場的交易模式出現了根本性變化。 “油價走勢變成了完全由政治主導,大量的投機資金進入了這個市場。”她說。這位交易員所在的對沖基金管理資產約70億美元,是全球能源市場的主要玩家之一。 當地時間4月7日,利比亞油田遭破壞的消息傳出后,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原油期貨合約突破每桶110美元,為兩年半以來首次突破該水平。ICE期貨交易所布倫特(Brent)原油期貨則上漲至每桶122.69美元。 “中東亂局造成的恐慌情緒以及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導致了此次國際油價的暴漲。”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譚雅玲對本報記者說,“這次的價格上漲可能會持續數月,并有望突破2008年147.50美元的歷史高位。” 中東亂局導致供應相對短缺 時間回到2008年,在那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油價首次破百,并創造了每桶147.50美元的高位,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之后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油價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跌落至每桶35美元。 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油價自2009年后開始穩步回升。 直到去年12月突尼斯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后,包括埃及、約旦、也門在內的中東及北非13個國家先后出現動亂。 1月31日,埃及動蕩初起之時,布倫特原油自2008年9月以來首次突破100美元大關。2月11日執政30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臺。 四天之后,利比亞爆發動亂推動油價進一步走高,在利比亞作業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公司紛紛停產,煉油廠和石油碼頭的關閉使石油出口也受到影響。利比亞是歐佩克第八大石油生產國,危機爆發前日均產油160萬桶,約占全球日產量2%。 然而地震后的深跌并沒有持續。3月19日晚,法國、美國、英國分別宣布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油價在接下來一個交易日跳空高開,并一路漲到日前的每桶110美元。 “利比亞及受波及的中東北非局勢,最近及未來一段時間都會對石油漲勢有強大的支撐作用,”全球專業能源分析公司分析員麥文照告訴記者,“利比亞原油的停產,將造成國際原油供應的缺口,因而推動油價的上漲。” 麥文照說,雖然利比亞產油比例不高,但都屬質量極佳的輕質油,大多出口歐洲,因此對布倫特油價有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中東北非地區其他國家的政局依然不穩。息旺能源石油分析師李莉也向記者表示,不同于2008年由需求導致的油價飆升,本輪油價上漲最主要的驅動力是供給潛在縮減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利比亞地緣政治危機造成的供應中斷。
投機資金借勢炒作 3月29日,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公布的一項數據引起了市場的注意:投機客對WTI期貨和期權合約的凈多頭持倉超過了3.91億桶,創下歷史紀錄。 據高盛統計,自政局動蕩態勢從突尼斯和埃及蔓延到利比亞以來,投機性凈多頭頭寸上升了1億桶左右。 “多頭的增多意味著市場上的投資者對國際油價普遍看漲,同時說明石油市場的投機行為在大幅度增長。”原中糧集團的期貨交易員張一凡對記者說。 前述康州對沖基金交易員說,在今年1月份之前,驅動油價走勢的主要是基本面因素,因為北美的交通運輸能力有限,WTI近期期貨合約價格比遠期期貨合約價格要便宜得多。 但中東北非危機爆發后,石油期貨合約價格曲線形狀出現大幅變化,市場波動性急劇攀升。她說,許多使用計算機高頻交易的資金開始進入這一市場。 在過去一些年里,每秒鐘交易成千上萬次的高頻交易成為華爾街對沖基金和投行一種頗受歡迎的交易策略。當市場波動越大時,這種依靠計算機程序自動交易的策略越有可能賺錢,市場平靜反倒不容易賺錢。 “1月份后應該有很多交易波動性的資金進來了。”這位交易員說。雖然石油是一個流動性非常好的市場,但高頻交易巨大交易量和金額可能還是讓這個市場難以承受。 當然,這些去趨勢交易策略并不是完全脫離基本面來操作的。 東方油氣網分析師楊宏告訴記者,“金融衍生品對油價的炒作是一直存在的,需要題材和接口去做一波行情,而現在的中東局勢正是一個很好的炒高油價的機會。” 據高盛統計,每100萬桶投機性凈多頭頭寸往往會使油價每桶提高8-10美分。 “有些人在這一輪趨勢中押注押得很大,但賺錢和虧損的風險都很高。”前述康州交易員說。 不過,的確已經有人取得了不錯的回報,曾經在高盛工作過十余年的石油交易員Gilbert Saiz就是其中之一。 他管理的對沖基金Vector商品管理公司今年2月份上漲了8.2%,幾乎與去年的8.6%的總收益相當。他在今年前兩個月的回報是12.2%。 Saiz在去年6月份離開高盛創辦自己的對沖基金,去年9月時管理資產8000萬美元,到今年1月底已經上升到2.58億美元。
國際石油市場對中國影響 譚雅玲認為,高漲的國際油價不會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然而,中國在石油上的對外依存度及高油價本身帶來的宏觀影響將對中國經濟十分不利。 2010年中國共消費石油4.4億噸,其中進口2.4億噸,對外依存度創出55%的新高。與此同時,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仍在增長,有分析預測,中國今年的日均石油消費量將超過1000萬桶。 “國際油價每上升10美元,中國就要多花5000萬一天,”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告訴記者。從整體來看,中國的石油需求量還呈上漲的趨勢,中國將不得不為國際油價的上漲買單。 “此番高油價是否會減少中國需求量,主要看政府調控的方向。如果政府繼續把發展汽車行業放在首位,并承擔高油價的負擔,下游的需求還是會增加。但是如果油價太高,消費者可能也會節約一些,適當減少需求,但是即便需求減少也很難抵消石油的需求量。”周說。 4月6日晚間,國家發改委宣布調高國家成品油價格,汽柴油漲幅分別為500元/噸和400元/噸,90#汽油折合約0.37元/升,0#柴油折合約0.34元/升。 除去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本進一步上升,譚雅玲認為,石油漲價導致的通貨膨脹壓力也會隨之增加,傳到導貨幣政策壓力也同時增加。 對于中國如何規避石油市場的風險,譚雅玲認為應在政府主導下,打破我國長久以來金融體制與資源體制的隔離,增加市場投資的品種,多元化組合,理順石油產品的體制,打造長期的石油投資戰略。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