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進出口平衡增長 6年來首現季度逆差
順也好,逆也罷,中國經濟提速步伐不減。
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011年)一季度我國出現了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去年(2010年)一季度為順差139.1億美元。這是六年來,我國首次在一個季度內出現貿易逆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向是出口帶動型,也就是說國際貿易順差一直是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命脈。現在出現貿易逆差,其中原因是什么?又能從中看出中國經濟增長出現哪些變化?
此逆差為“暫時技術性逆差”
海關統計顯示,受國內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春節長假等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累計出現10億2000萬美元的貿易逆差,較去年一季度的139億1000萬美元順差呈現明顯變化。
海關總署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將這種逆差表現成為暫時技術性逆差。
鄭躍聲:是在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出現的。逆差的形成有三方面原因:一個是國內快速發展內生的強勁拉動,使進口增長。在一個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增值,進口成本降低,企業進口的意愿增強。第三個一季度國際上像鐵礦砂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增長。健康發展的趨勢。
多因素致出口額大于進口額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劉旭指出,外需增長緩慢,出口相對乏力;與之相反,內需旺盛,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漲,使得進口值快速增長,所以一季度呈現出口額大于進口額10億美元的逆差。
劉旭:首先一季度大概10億美元的逆差,相當于8千億的進出口的總額來說是小數目。去年全年1830億美元的順差局面看,預計今年仍然是順差局面,但比去年減少,考慮種種因素,明顯下降。
隨著國際大宗商品比如原油、鐵礦砂價格的不斷高走,國內成品油、鋼材及相關行業成本節節攀升;潛在輸入形通脹問題客觀存在。
發改委對外經濟 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劉旭: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構成輸入型通脹壓力,首先確立我們在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問題,包括原油鐵礦石大豆是大進口國,利用這 個優勢確立定價權。行程有利于買房的價格。第二能夠 受制于供求因素影響,需求有下滑,受制于價格快速上漲,需求收抑制,相對挖掘自身潛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國際價格快速上漲的壓力。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