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新城”聊城:巧解二元方程
聊城曾經是山東的落后地區,如今人們常能在中央電視臺看到聊城的廣告“江北第一水城”。目前,聊城火車站正在改造,將于今年7月份完全竣工。一邊是運河,一邊是鐵路,在交通的發展上,聊城人的務實體現得淋漓盡致。
鐵路載著工業快跑 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聊城火車站投入運營。10時整,聊城站首次列車啟動開往菏澤。 對于大京九,聊城人有很大的“欲望”,聊城的工業發展,走出去是關鍵,鐵路便是最重要的通道。 去年12月28日,山東省聊城市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有色金屬新城”稱號。近年來,聊城市致力于打造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及深加工基地。據統計,目前該市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達53家,銅產能和鋁產能分別占全省57.9%和40%,2010年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3.41億元、利稅76.22億元。 走進祥光銅業,“創造一流業績,打造百年祥光!”這樣的字樣在潔凈的生產區內隨處可見。沿著工廠的西側,“大京九”鐵路呼嘯南下,佇立京九鐵路祥光專用線旁,4條長長的鐵軌一字鋪開,不禁令人想起當年運河“八百斛之舟迅流無滯”的勝景。 記者從聊城市經信委獲悉,目前該市有色金屬行業已申報國家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聊城市有色金屬材料及制品產業基地被科技部評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山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在聊城要建設銅、鋁兩個千億產業的發展目標。聊城市制定了有色金屬生產及深加工產業規劃,到2015年,有色金屬產業總投資8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利稅320億元,年均增長30%和34%,占全市總量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35%。
運河仍是掘金航道 明清時期的聊城是運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漕運發達,百業興盛,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昔日聊城勝景一度因為運河之衰而落寞。 大運河雖然斷航近半個世紀,但聊城并未把運河當做遺跡,而是發掘運河的內涵和文化,打造水城品牌,發展第三產業。 去年,聊城市制定了新的古城發展規劃,計劃用三年時間,投資38億元,將古城打造成“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標志景區。 在聊城市政府的規劃中可以看到,2011年聊城市將以中華水上古城文化產業園和馬頰河世界運河之窗文化產業園為重點,加強項目調度,及時解決問題,為服務業重點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搞好協調服務。全面完成全市“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編制,加快推進商貿物流及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閑度假兩大基地建設規劃工作。積極爭取聊城西部現代服務業示范區的扶持政策,深入研究示范區的發展機制和推進措施。并爭取聊城市更多的城區、園區、企業、項目被列為省級服務業載體。力爭2011年服務業投資增幅高于全社會投資增幅10個百分點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