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60年:足夠完整 才足夠強大
新中國鋼鐵業60年的故事,跌宕起伏。但無論是國民經濟恢復建設的需要,還是趕英超美大煉鋼鐵的政治訴求,其產業發展上始終循著一以貫之的線索:也 就是以量為綱。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年產15萬噸,到如今的年產6億噸,中國鋼鐵行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終于成為了一個鋼鐵世界里的巨無霸。但60年長 卷掩畢,同樣讓我們贊嘆其成就之余,更期待其未來。
和中國鋼鐵產業每年產量大幅增長相對應的一個怪現狀是,產業集中度低,十分缺乏大規模而競爭力強的鋼鐵企業,中國的鋼鐵產業集中度尚不足 50%。目前,我國約有粗鋼生產企業近500家,生鐵生產企業1000家左右,鋼材生產企業接近2500家。在2008年世界最具權威的WSD鋼鐵企業排 名中,前十名僅有我國的寶鋼入圍。 而回顧世界鋼鐵企業的發展歷史,20世紀的四次并購浪潮確立了日本、歐洲、美國的鋼鐵強國地位, 也造就了像新日鐵、浦項、阿塞洛—米塔爾等鋼鐵巨頭,日本等國的鋼鐵產業集中度也都在80%以上。產業集中度低的直接結果,是缺乏真正的行業領袖對全行業 的戰略做思考和準備。當中國的鋼鐵產量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雄踞世界第一的時候,又有哪家企業向日本企業那樣,把控制鐵礦石資源作為自身發展的戰略去 做思考呢。對照西方社會同一時期的鋼鐵業發展歷程,鋼鐵巨頭的共同選擇都是使自己坐擁完整的產業鏈,從上游的資源,到產品鏈的延長與產品線的完善,都在走 一條全而強的道路。
值得肯定的是,中國政府也開始了著手進行產業調整,增強鋼鐵的集中度,今年3月出臺的《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就顯示,將推進鞍本集團與攀 鋼、東北特鋼,寶鋼與包鋼等跨地區的重組,以及太鋼與省內鋼鐵企業等區域內的聯合重組;力爭到2011年,全國形成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鋼集團等幾個 5000萬噸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集團。這個規劃無疑給予了我國鋼鐵行業更多的猜想,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應提防產能的簡單相加,產業集中度 并非是合并同類項,而是做減法,就是淘汰落后產能,不迷信產量,在技術現代化逐漸向世界先進水平看齊的同時,以現代化的經營戰略和理念實現產業鏈條整合, 成為真正的鋼鐵強國。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