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進口銅礦石大漲 企業入不敷出
我國銅的產量和消費量是全世界第一,圍繞著銅是龐大的加工產業,僅僅一個電纜行業的年產值預計有9000億元.。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和銅有關的企業日子過 得卻非常艱難,因為必須依靠大量進口銅原料才能滿足生產,可是目前國際市場采購的銅原料和國內加工過的粗銅價格出現了倒掛,企業辛辛苦苦加工出來的銅產品 比進口的原料還要便宜,
在云南銅業下屬的一家粗煉企業,負責人周浩為每天的虧損發愁。他透露,從樊城港發過來的墨西哥礦,完全加上運輸物流,到場現在的價格現在在73500左右。目前的銅價可能就71000多,所以價格倒掛。
在企業的原料堆場,采購的原材料、進口銅精礦運到企業后每噸的價格是在73500元左右,而企業在加工后的產品粗銅,銷售價格是71000元左右,這就是說,每加工一噸,企業就虧損了2500元,銅價倒掛的情況非常明顯。中國國內市場的銅精礦,無法滿足生產需要。
生產粗銅企業的情況如此糟糕,那么它的下游企業電解銅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在云銅冶煉總廠的一個電解車間內,設備全部處于停產狀態。
這種停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嚴重的價格倒掛。進口礦的價格倒掛這個引起的。因為進口礦進口越多,虧得越多,單就進口礦來說。還沒到廠就已經虧損了。
事實上,從2010年起,中國國內所有銅冶煉企業都會看到“高價進口原料,低價在國內銷售產品”的 怪現象。按今年年初倫敦市場價格測算,每進口一噸銅,銅冶煉企業至少產生3300元的虧損。那么,面對國內偏離價值規律的低價銅材市場,冶煉企業為什么不 把加工后的銅材出口呢?
目前電解銅的出口是征收10%的關稅,如果這個關稅一征收,那這個出口是誰家也出不去。10%的關稅那就受不了了,10%簡單講也是6000塊錢,6000塊錢,就相當外國內和國外要存在6000塊錢價差,我們才能實現正常出口,這個6000塊錢一般也不太容易出現。
每生產一噸粗銅,企業就要虧損2500元甚至3300元,這樣的價格倒掛是任何一家企業都承受不了 的。我們知道銅的產業鏈分為幾個步驟,銅礦的開采和運輸、銅的冶煉電解、還有銅制品的加工生產銷售。在剛才的采訪中,處于產業鏈中段的冶煉、電解銅企業出 現了普遍虧損,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的加工企業,電纜和銅桿也都已經停產。導致工廠大范圍停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企業加工的利潤越來越少,
銅桿的利潤相對固定,每噸只有100、200元左右,可是近期銅價一直在猛漲,直接就將財務成本提 高,幾乎沒有什么獲利空間。而在銅桿的下游產業電纜行業中,情況一樣的不理想,在電纜行業的巨頭、遠東集團的工廠里,負責人透露,企業也在經受銅價和資金 的考驗。像今年,銅價大幅度提高,每家企業的財務成本都會是高的,而且這個行業當中,沒有一家企業不是負債的,而且負債未來可能負債的總額越來越大,因此 呢,就是說財務成本對企業的利潤影響非常大。一般要占到兩到三個點,甚至于有些企業它的財務費用要占整個成本的5%到10%。伴隨著財務成本的猛增,電纜 產品的利潤也在銳減,作為全國最大的電纜生產企業,產量的增長并沒有帶來利潤的增長,遠東必須拿出一筆可觀的流動資金。
既然國際市場銅原料的價格一路高漲,按理說處在產業鏈中游和下游的企業也應該水漲船高才對,怎么他 們會越生產越虧損呢?2010年以來,國際銅價一路走高,到今年4月份已經突破9500美元,作為原材料的礦石價格也一路高漲。按理說,國際上銅價漲了, 國內的銅產品也會漲價沖抵成本,但是記者看到的卻是國內銅企業普遍虧損的現象。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眾多的銅加工企業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面對當前的難題 呢?國內的銅冶煉2007年初產量240萬噸,2008年增加到400萬噸。由于咱們冶煉產能,國內的冶煉產能這樣膨脹,大家都是出于饑不擇食的狀態。中 國是一個銅原料缺乏的國家,中國銅加工、冶煉企業對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必須大量依靠進口原料才能滿足生產。那這樣就形成了一些銅精礦的,原料的, 銅精礦的供不應求,形成了大家采購銅精礦的時候,那么就是加工費就給予很低。
一方面由于全球銅精礦的產量有限,另一方面國內銅加工企業遍地開花,在兩種作用的擠壓下,中國企業往往饑不擇食,以放棄加工利潤為代價競相壓價,同時又在推高進口銅精礦的價格。
與冶煉企業一樣,銅桿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樣是產能遠遠大于實際需求,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拼的你死 我活。不但是在拼價格,而且是一個嚴重的惡性競爭。有的人現在生產了銅以后,賣出去,市場成問題的時候,根本不是考慮價格的問題,甚至賣出去的銅絲、銅桿 比他買回來銅的價格都低。那么產能的擴張就是怎樣的程度呢?用“泛濫成災”來形容宜興地區的銅產業的產能過剩。
與銅桿行業一樣,電纜產業現在也是深陷價格絞殺的泥潭之中,而且越發的殘酷。現在在招標的過程中, 招標企業只看中產品的價格,價低者得,這也導致假冒偽劣產品比優等貨更吃香。只是低價中標,拿去又不檢查,這個國家相關部門監督也不到位。在這場生存的博 弈中,很多企業為了降低價格只能犧牲產品質量,偷工減料,導致大量不合格的銅產品流向市場。低于了成本價,材料成本價,這個就造成了產品質量不合格,所以 現在的技術監督局出了一個報告,基本不合格率已經占到了60%左右。但是這個肯定是社會付成本,最終國家付成本,大家付成本。因為這個是安全絕對沒有保證 的。由于銅產業上的產業門檻較低,同時銅的本身價值有很高,對于拉動地方GDP有著非常顯著地效果,所以造成了整個產業鏈上都處于嚴重的產能過剩這種違背 市場規律的后果。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