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物價回落緩慢 CPI仍將高位運行
4月即將結束,在多項政策措施的作用下,4月CPI走勢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物價回落緩慢,CPI仍將在高位運行。
在3月CPI創下32個月新高之后,穩物價、控通脹已經成為經濟運行無可置疑的重心。
中國國發投資公司顧問周江平表示,政府提出今年將CPI上升指數控制在4.5%以內,面對的整個經濟環境是十分險峻的,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
央行接連上調存款準備金,并加息,不僅如此,不少經濟學家還表示,可以將匯率作為抑制輸入性通脹的手段使用。而商務部則表示從各環節上保證商品供需得到滿足,發改委則直接約談企業,干預價格。
日前,瑞銀證券在2011年經濟展望報告中認為,通脹是一切問題的核心。有了通脹預期,企業提高了庫存,企業盈利增高,所以正循環可以持續下 去。但如果通脹持續下去,就會消滅下游需求,也會引發緊縮政策,從而帶來下跌風險,所以通脹是一切問題的核心。由于現在還處在全社會通脹預期較高的格局, 接下去指數會有一定的沖高,但未來定會回落。今年二季度CPI都會保持在5%以上,而且有可能在6月份出現今年最高點。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分析預測處處長徐連仲近日也預計,二季度國內CPI漲幅在4.9%-5.1%;下半年要略低于5%。
徐連仲表示,當前國內居民消費價格處于一種高位運行態勢,預計短期內不會產生細節性變化。國內二季度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但是這種壓力不會繼 續明顯擴大。預計二季度CPI漲幅在4.9%-5.1%,上半年漲幅約在5%左右的區間運行,下半年漲幅會有所減小,要略低于5%。
周江平表示,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美元快速貶值,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其中糧食食品價格可能上升16-30%、石油能源價格上升 30-66%、貴重金屬價格上升30-64%;加上其他國際環境和氣象因素不良預期影響導致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上目前相當外匯總量6%的“熱錢” (國際可疑資金)流入,這就是所謂“輸入式通漲”的依據。另方面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近年大幅度增加財政支出和貸款規模及對應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準備金。無 疑對還未實現轉型的實體經濟而言貨幣總量一時超發,需要一個消化過程,這是導致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
央行用增加商業銀行準備金率、回購、央票等措施實際已經鎖定可流通貨幣總量接近25-30%,這就為全面穩定物價奠定了基礎。由于高儲蓄率、周 轉速度、外匯儲備匯兌的人民幣總量等多方面原因,這種鎖定可能還有一定空間。周江平指出,隨著可持續發展經濟總量將繼續擴大,超發的貨幣將逐步被吸收。
此外,周江平還認為,如果貨幣政策基本正確,主要社會必需品供求基本平衡,對于穩定價格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市場秩序。,目前政府直接的價格指令和官員“約談”是不能從根本上建立市場價格秩序的,應該用市場機制穩定市場價格。
目前物價已呈良性趨勢,要實現目標還有很多未知和不確定因素存在,還有不少未能破解之題,風險的壓力并沒解除。需要繼續高度關注、跟蹤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制訂靈活的對策。周江平最后表示。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