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省份GDP增速放緩東部回落明顯
目前,各地一季度經濟運行初步核算數據陸續公布。從已公布的16個省份GDP同比增長速度看,除湖南和新疆兩地GDP增幅略高于去年同期外,其余14個省份均低于去年一季度增幅。
“一季度全國經濟和部分省份GDP出現小 幅回落,顯示我國的經濟增長正在由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政策驅動逐步過渡到由內生動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有所加強。這是落實積極財 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帶來的重要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
東部增速回落明顯,說明他們結構調整明顯快于其他省份
從當 前情況看,經濟增長速度適度放緩是宏觀緊縮政策累加逐步產生的效果,有利于通脹水平的控制,由于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政策空間的存在,對2011年 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不必過于擔心,也不會出現硬著陸的風險,實體面的增長依然較為強勁。而經濟結構調整的效果在不同區域正在以不同的形式體現出來。 “東部沿海省份、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增長速度已經明顯回落,且回落幅度高于其他省份,結構調整的推進速度也明顯快于其他省份,且投資領域主要體現為有利于產 業升級、服務業提升方面。”巴曙松說。
目前,雖然部分中西部省份產業發展空間仍 然較大、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依然相對強勁,因此經濟增長的速度也相對較快,地方政府的投資規模也較大,“但是與之前的‘為出口而投資’有所不同,目前中西部 省份已經逐步轉向‘為產業轉移而投資’、‘為消費而投資’。”巴曙松說,“在未來一段時期,東部省份加快產業升級、中部省份承接產業轉移、西部省份加快基 礎設施投資的‘三方格局’仍將持續。雖然結構調整的側重點仍將保持明顯的區域分化,但方向大體一致。”
房地產調控導致部分省份經濟增速迅速回落,但不會對經濟增長帶來下行風險
在嚴厲的房地產調整政策之下,房地產投資已經呈現出放緩趨勢,個別省份房地產投資增速已經明顯回落,對一季度經濟增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例如,去年一季度海南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6.9%,全國排名第一。今年一季度該省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下降了近100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 實際上一季度全國房地產投資達到8846億元,同比增幅達34.1%,還沒有出現明顯下滑。“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的變化還只是結構性的,比如像海南這樣 的地方,去年一季度房價上漲過快,房地產投資也出現過熱。去年4月份,‘國十條’之后,部分省份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應該說這是一個積極現象。”他說。
房地產調控會不會影響經濟增速?劉元春認 為,隨著儲備土地的加快開發,商品房投資增速暫時不會出現明顯下滑,加上今年中央提出了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計劃,可以彌補今年下半年商品房投資 增速可能下滑帶來的沖擊。“目前房地產調控還沒有完全到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仍然十分充裕,今后還應該加強和完善房地產調控的力度和方向。”他 說。
進一步收縮對大企業、大項目的貸款規模,警惕投資過熱
目前我國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提高到20.5%的歷史性高位。不少銀行機構信貸已經接近或達到存貸款比75%的“紅線”,面臨著無錢可貸的局面。“貨幣政策的收縮對今年經濟增長的沖擊無疑是最大的。”劉元春說,“但為了應對目前的通脹等問題,這又是完全必要的。”
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哲洙日前在第七屆中 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上指出,央行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銀行短期貸款利率高達6.31%,客觀上使中小企業貸款更加困難了。“我們發現一些小 額貸款公司在變相地發放高利貸。原來我們規定民營貸款公司的利率不能超過4倍,但是現在遠遠超過這個指標。”
“貨幣政策收緊的方向不能動搖,而且還應 該進一步收縮對大企業、大項目的貸款。今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各地的投資熱情很高,大的投資項目很多,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規模會很大,我們要 警惕經濟過熱,也要警惕地方投資沖動倒逼信貸,導致貨幣政策調控的目標落空。目前企業庫存增長很快,社會通脹預期較強,已經出現了經濟過熱的潛在風險。” 劉元春說。
輸入性通脹加劇,必須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數據顯示,一季度市場銷售穩定增長,汽車、家具等住行類商品銷售有所降溫。與此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迅猛,輸入性通脹加劇,對我國各地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
“應對這一問題,短期內只能通過各種手段消化成本的上升。從長遠看,我們必須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同時,還要把握好人民幣升值的節奏和幅度,加強國際貨幣政策的協調與合作。”劉元春說。
“未來的經濟增長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依賴資源的集約化使用、技術的進步及配置效率的提高來實現,這也正是結構調整的應有之義。”巴曙松認為。
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同欣指 出,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到底有多大,目前還難以量化。但我們要站在金融市場的高度,爭奪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并通過將 我國強大的制造能力設計成金融衍生產品的形式,來對抗國際金融資本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操縱。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國經濟的長期平穩增長和經濟安全。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