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擰緊“水龍頭” “平臺”資金告急?
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水龍頭”被監管層一次次擰緊,商業銀行對平臺貸幾乎是“斷其糧、抽其血”,使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地方融資平臺資金出現“告急”,而這也讓銀行平臺貸面臨展期壓力。
不過,大多數上市銀行認為,平臺貸“整體風險可控”。雖然對平臺貸持謹慎態度,但銀行對資質良好的平臺貸依舊力挺,個別融資平臺為獲得銀行融資還打起“擦邊球”。
地方平臺再增融資需求
近日,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某支行相關人士 對記者表示:“一家融資平臺財務負責人和我說,現在貸款放不下來,下個月付利息的錢也不夠了。存款只有幾千萬,只夠用兩個月,沒辦法運轉。”上述人士直 陳,大多數地方融資平臺的收入來源較少,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資金運轉。由于銀行貸款基本停滯,而工程項目仍不斷需要資金運轉,存量資金難以維持較 長時間,地方融資平臺的壓力很大。
對于無法轉成公司貸、現金流較差的地方融資平臺來說,資金告急似乎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我們與地方融資平臺接觸下來也是這樣,還是存在資金壓力,尤其是一些平臺貸款無法轉成公司貸的平臺公司,現在無法獲得貸款,資金還是比較緊的。”某城商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也對本報記者如此表示。
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近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沒有外部經營實體增信的情況下,地方融資平臺投資項目現金流是唯一資金來源。而監管調控措施抑制銀行為其提供貸款支持,因此地方融資平臺面臨相應的再融資風險。
一家股份制銀行風險管理部負責人則認為,對于一線城市或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償債能力比較強,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相對較小,但中西部地區或縣、鄉一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相對較大。
平臺貸面臨展期壓力
在暫時無法生成新的“造血細胞”的情況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金短缺將意味著項目暫停或放慢開工速度,那么,銀行的平臺貸可能不得不選擇展期,即延期償還貸款,而這將給銀行帶來資金壓力。
上述股份制銀行上海某支行相關人士稱,很多地方融資平臺的項目前期已經在運作了,如果拿不到銀行貸款,又面臨還款壓力,項目就只能停下來,再要求銀行把貸款展期一年或半年。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某支行副行長告訴本報記者,由于監管部門去年以來要求徹查地方融資平臺,一些沒有實際項目或貸款資金使用未按照申請用途的融資平臺,銀行將不再對其發放貸款,存量貸款也不能發放。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無法通過銀行融資,其他途徑只能是發企業債或中期票據,再者就是靠財政解決。如果都行不通,可能選擇項目暫緩,拉長期限,但這對銀行來說資金壓力會加大。如果地方融資平臺項目放緩,銀行的貸款可能就要延期或展期。”這位副行長說道。
個別平臺公司打起擦邊球
雖然監管部門對銀行平臺貸提出諸多要求和限制,但一些政府融資平臺則尋找政策間隙打起擦邊球,從而獲得銀行融資。
一位銀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按照監管部門 的要求,地方政府擔保或財政擔保不再作為銀行貸款的擔保,但一些融資平臺想出了“換湯不換藥”的方法,由地方政府出具一張類似承諾財政補貼的承諾函給平臺 公司,而不是直接出具給銀行,該承諾函可作為平臺公司具有還款來源的證明,這種“變相”的擔保方式銀行可以接受。
事實上,雖然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非常謹慎,但并不意味著平臺貸已停滯。上述股份制銀行風險管理部人士就表示,對于已經轉為公司貸或者現金流較好的平臺貸項目,銀行還是會選擇性地支持。
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體檢”進行了一年多,已公布去年業績的上市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表示“整體風險可控”,對于不良率似乎并不擔憂。
國有銀行2010年年報和業績說明會上披 露的數據顯示,工商銀行有63%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項目現金流為全覆蓋或基本覆蓋償債負擔;農業銀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2010年底不良率下降至 2.03%,且撥備覆蓋率達205%;建設銀行則表示65%以上平臺貸是現金流全覆蓋,85%可以轉化為正常公司貸款。
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中,中信銀行截至去年底的平臺貸余額為1184億元,占全部貸款比例不到10%,且78%實現現金流全覆蓋;北京銀行平臺貸現金流基本覆蓋、半覆蓋、無覆蓋的貸款余額為182億元,約占全部貸款的5%。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