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美國新一輪危機山雨欲來,今年7月后爆發
專家稱企業要著力開拓債券股票市場等新融資渠道以緩解經營困難1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1年5月18日起,再度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就在當天央行還重啟了暫停5個月之久的3年期央票發行。 即使之前有所預料,但作為具有一定替代作用的兩大貨幣工具,央行在同一天同時啟動,還是令市場感到意外。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年內第五次上調準備金率以及重啟3年期央票,體現出決策層奮力應對通脹壓力和流動性過剩的堅定決心。 抑制通脹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去兩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加大了信貸投放力度,在經濟快速企穩回升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給市場凝聚了物價上漲的壓力。由于向市場釋放了大量貨幣,金融危機之后的兩年時間,貨幣供應量增速曾一度攀升至30%的高位。 過多的資金盤桓于市場上方,必然會帶來商品市場產品價格的高企,引發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價格泡沫的形成。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同比漲幅便不斷創出近年新高,4月份CPI同比增長5.3%,較上月5.4%的增長水平雖有所回落,但仍舊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判斷未來的物價形勢時表示,“雖然價格上漲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看,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 在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公布4月份經濟和金融數據后的第二天,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在4月份部分經濟數據增速出現回落的時間節點上,選擇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體現出決策層應對通脹壓力的決心。”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從4月份的數據來看,通脹壓力并沒有明顯緩解。預計未來幾個月物價走勢還會保持高位,此時央行有必要進一步保持調控力度,鞏固成果。 回收流動性有業內人士認為,兩大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動用,也凸顯出當前流動性過剩壓力較大的現實。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遠遠超過市場預期,突破了100億美元,達114.3億美元。順差的增加無疑將帶來央行外匯占款的增加,進而加大了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數量。此外,4、5月份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均超過5000億元,亦將為市場流動性過剩局面推波助瀾。 此外,還有諸多的外部因素預示著市場流動性過大。近年來,熱錢大量涌入新興經濟體。由于西方國家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熱錢進入新興經濟體將成為常態。有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熱錢流入新興經濟體將是一個長期現象。 “無論是從貿易順差、熱錢等外部因素看,還是從公開市場到期資金等內部因素看,市場流動性過剩壓力都比較大。”莊健認為。 中國銀行(601988)董事長肖鋼認為,央行一再上調準備金率是為了回收市場上過多的流動性。“目前流動性主要來源于外匯儲備的增加,只要外匯儲備繼續增加,央行就要投放人民幣,造成市場流動性繼續上升。” 銀行資金流動性持續緊縮此次上調后,可一次性凍結銀行資金3700億元。調整后,大中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21%的高位,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也達到17.5%的水平。因銀行資金緊俏,不少股份制銀行正陸續從風險系數最低而收益有限的按揭市場退出,轉向利潤與風險較高的中小企業貸款。 “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一把雙刃劍,在控制流動性、對抗通脹的同時,也減少了銀行的可用放貸資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和成本。”專家認為,企業要著力開拓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新的融資渠道,以緩解因融資不暢可能導致的經營困難。 “在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中,準備金率的上調都是一劑猛藥。”中國建設銀行(601939)金融分析師趙慶明認為,決策層在更好地把握政策節奏、控制調控力度的同時,還應啟動財稅政策,加大財政稅收對企業的支持力度。 目前,對于金融機構準備金率的高位,未來貨幣政策是否繼續趨緊,市場意見分化比較明顯:一種觀點認為,隨著貨幣供應量增速、工業增加值以及進口增速的高位回落,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開始凸顯出來,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頻率應適當放緩;另一種觀點認為,前期準備金率的連續提升,其實只是在對過多流動性進行對沖而已,并非是在從經濟體系中向外抽血,當前流動性充裕的格局沒有發生明顯改變。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