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產政策遭圍攻 全球稀土戰難撼中國
自2010年以來,中國對稀土資源的整合可謂“步步為營”,國際上要求中國擴大出口之聲不絕于耳,發達國家加緊尋找稀土替代資源。中國以環保為由限制稀土出口,為何得不到世貿組織的支持?中國在四面圍攻下有何良策突圍?在國外輿論的責難聲中,中國稀土行業整頓面臨怎樣的困難?國外紛紛尋找替代資源,對中國的稀土市場有怎樣的影響?日本在太平洋(601099)海底發現大量稀土資源,日本媒體希望以此打破中國稀土壟斷地位。稀土資源的大發現能否“制衡”中國?全球稀土戰硝煙彌漫,中國能否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數。香港商報記者顧安安 近日,備受關注的稀土出口配額問題再次成為全球輿論焦點。7月5日,世貿組織裁定中國限制鋁土礦和鋅等9種原材料出口違反貿易協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雖然這次案件并未涉及稀土產品,但無疑有投石問路之意,下一步就會指向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歐美、日等國將繼續在世貿框架下和中國打稀土“官司”,進而要求中國放寬日漸收緊的稀土出口配額。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趙玉敏向記者表示,中國減少稀土出口配額,世界大多數媒體僅關注該政策的戰略性,卻忽視了稀土開采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她指出,事實上,中國的稀土由于政府失責而長期賤賣到了白菜的價格,出售稀土的收入遠不夠修補因開采稀土帶來的環境破壞。“中國以保護環境為由,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這一條理由應該是充分的。” 但她同時表示,世貿的裁定具備法律效力,如果中國不遵守的話,世貿組織將會取消對中國做出的一些承諾,比如取消關稅壁壘。“世貿的裁決顯然是貿易規則之下的決定。”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梅新育承認,中國在這次爭端中終裁失利或大部分失利的可能性較大,但中國已經沒有退路,只能尋找其它辦法。 盡管如此,“中國也不能犧牲自己的環境和子孫后代去為別國造福。”梅新育說。在他看來,中國入世時承諾的某些不平等條件的副作用正在逐漸暴露,在解決貿易爭端問題上,眼下最重要的經驗就是“熬”。 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深諳世貿運作及規則,對于此次裁定,他的態度十分明確:“中國應當上訴。”他指出,保護資源環境天經地義。此外,此次世貿裁定偏幫歐美對華施壓,與其倡導的“防止歧視”、“公平貿易”原則相悖。事實上,世貿組織對此質疑至今仍無表態。 鳳凰衛視評論員紀碩鳴指出,此次世貿裁定基于兩點理由,一是關稅不符合中國的有關承諾,另一個是出口限制不符合世貿的有關規定,但其中有關中國承諾的具體內容卻語焉不詳。因此在他看來,中國不太可能屈服于放寬稀土出口要求。“中國一定會透過上訴機制表達自己的一些理據。”
環保訴求不被采納 內外有別政策待調整 美歐可以意識形態為由對華實施高技術封鎖,中國卻不能以環保為由限制原材料出口,世貿此次裁定對中國“環保需要”等辯詞不予采納,對歐美的偏幫十分明顯。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理由為何得不到世貿組織支持?在四面圍攻下,中國還有何良策突圍呢? 彭博社援引世貿上訴受理委員會前主席的話說,中國想在世貿捍衛自己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會很困難,因為中國在限制稀土出口的同時,卻未對國內生產商使用稀土實施限制。 專家表示,根據WTO的這一裁定理由,中國下一步應內外一視同仁,免去諸多口實。“除了按照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來整肅國內市場,調整現行稀土政策或許是中國參與國際市場博弈的一條蹊徑。”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表示。 長期以來,中國稀土行業的一大問題是行業資源、主體過于分散,極易被外界利用而各個擊破,價格無法管控。稀土走私更是猖獗,1995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10倍,價格卻不到原來的七成。 與之相應的是中國稀土的過度開采與儲藏量的急速下降。公開數據表明,中國稀土占全球總儲量的比例從上世紀70年代之前的90%銳減至1996年的43%,2009年則進一步下降到31%。
中國稀土須轉型升級 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由于日本和美國的稀土進口量占中國稀土產品出口的2/3強,其政策調整勢必影響未來的全球稀土市場格局,影響中國稀土資源的未來價值。專家表示,如果中國稀土產業不能進行技術升級,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被動。 江西省稀土學會秘書長孟學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雖然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是稀土應用領域的研究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應用稀土實現附加值最高的國家,用于高新技術領域的稀土占其消費總量的90%以上,而中國稀土主要是應用在傳統領域,應用在高新技術領域還不到50%,特別是在稀土新材料領域,我們幾乎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也指出,“擴大高科技應用量,要跳開稀土看稀土,發展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鄧小平曾對中國稀土事業作了重要指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把中國稀土優勢發揮出來。”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建議,把稀土功能材料用于制造各種器件和整機,將是中國稀土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他認為,在稀土產業鏈上,中國基本處在價值鏈低端,在應用部分基本處于全面落后的狀態。因此中國稀土必須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此外還可同與歐美日等國開展稀土應用領域的技術合作。
管理混亂采一毀十 行業治理亟待提速 造成銳減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多年來對稀土資源的亂開濫采。林東魯告訴記者,稀土產業一直進行粗放化生產。過去一些年份,小礦主的私采濫挖現象比比皆是,往往采一毀十,浪費了大量資源。加上部分地方監管權力機構的執法缺位以及腐敗現象的滋生,更讓稀土大量通過非法途徑流失。 由于管理體系混亂,2002年,中國曾籌劃組建北方和南方兩大稀土集團,以包頭和江西為中心整合稀土資源,但始終無法協調統一,被動局面并未改變。在此背景下,中國對稀土市場的整合任務才顯得更為緊迫。受訪專家向本報指出,目前管理層正在研究制定應對措施,“中國不會屈服美歐西方的壓力。”林東魯指出,中國對稀土生產和出口調控最根本還是要抓總量控制,一方面扼住稀土出口,一方面收緊稀土開采,在一定程度上可治理稀土市場的亂象。 其中,扼制出口的重要工具之一即是“配額”。商務部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商務部發布的稀土出口總配額比2009年減少了近40%,這在中國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而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較2010年則降低約11.4%。 此外,就在WTO此次裁決后一天,全國稀土出口工作會議召開,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鐘山指出,商務部將鐵腕整治中國稀土市場,除組建幾家大型稀土集團外,對稀土企業的市場準入、生產消費、出口等環節亦將實行更嚴厲的監管。專家表示,并不排除從立法及提高稀土資源稅方面下手,規范稀土市場。
各國急尋對策 新礦發現多為虛言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由于稀土價格回升,中國稀土產業持續不斷的深度整合,讓國外稀土需求方失去安全感。除了一方面向中國政府施壓外,美日歐等也在通過其它途徑尋求稀土供應的多樣化。 近年來,日本一直是中國稀土產品的第一大進口國,進口量占中國稀土出口的1/3強。中國減少稀土供應后,日本不得不調整市場戰略,重建稀土供應和消費布局。日本國會已于2010年10月通過了追加預算案,部分用于與第三國合作開發稀土資源,并同美國、蒙古國和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了合作開發稀土礦產資源協議。 為擺脫稀土進口嚴重依賴中國的現狀,日本正加緊研發稀土資源的回收和替代技術。日本2010年公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對稀土類資源替代技術開發進行了立項。日立公司已研發出從電子產品中回收稀土的技術,并計劃在2013年啟用循環利用設施。 最新的消息是,日本研究人員對太平洋多個地點的海底稀土含量調查顯示,太平洋海底稀泥蘊藏豐富稀土資源。《日經新聞》的消息稱,這片礦床約含1000億噸稀土,可采量超過陸地的1000倍。 然而,學界對深海資源開發的可操作性卻表示懷疑。有分析人士甚至用“饑不擇食”來形容。業內人士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則消息更像是一場有關稀土爭奪的輿論戰,甚至含有政治動機,意在施壓中國再度增加稀土出口。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何茂春認為,目前輿論對此消息的關注有點炒作意味,不排除是一些稀土大買家想借此向稀土出口國施加降價壓力。中國稀土企業不會被這種消息所左右,還會繼續堅持保護環境的同時合理開發的戰略,不會降低價格來迎合這種炒作。 事實上,西方國家已不止一次爆出稀土大發現的新聞。美國《科學新聞》網站去年11月19日曾報道,“美國14個州發現大量稀土礦藏”,但這則新聞之后,就出現了美國對中國稀土出口政策不斷叫囂的新聞。 與此同時,美國也正在調整稀土開發政策,啟動國內稀土生產。為了滿足稀土生產需要,美國眾議院已于2010年9月29日通過法案,即《2010年稀土與關鍵材料振興法案》,授權在美國境內開發稀土材料,確保對美國產業需求的長期供應。 上個月,有韓國媒體報道,在該國境內發現了可供使用50年的大規模稀土礦。據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推測,這些礦脈的稀土含量約占0.1%至4.7%,共埋藏14.7萬噸稀土,以韓國國內年需求量3千噸左右來看,埋藏量可供其使用50年。 其它一些資源國家也加大了稀土開發力度。如俄羅斯核能稀有礦產金屬公司和哈薩克斯坦核能工業公司計劃聯合投資5億美元成立合資企業開采稀土,雙方可能在哈或俄境內開采稀土。馬來西亞擬建立最大的稀土冶煉廠,將于2012年投產。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