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國際市場定價權缺失 被歐美瞄準
訴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管制違規,不過是歐美等國瞄準中國稀土的"敲門磚"。在中國謀求稀土市場話語權、定價權的道路上,這實為一劫。
除了按照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來應對之外,整肅國內市場、調整國內政策或許是中國進行國際市場博弈的一條蹊徑
本報記者 黃希韋
7月5日,WTO應歐盟、美國和墨西哥的申訴,初裁認定中國以環保等理由對多種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措施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
多國對此均有表態。歐盟負責貿易事務的卡洛·德·古赫特(KarelDeGucht)表示,原材料訴訟案"將使歐盟在稀土訴訟一事上處于相當有利的位置",中國政府確保稀土資源的自由出口和公平供應,才是明智的做法;日本廣播協會(NHK)則報道稱,日本政府高度認同這一裁定,并認為其有可能影響圍繞稀土問題進行的相關討論,日方將仔細研究這份WTO報告,并關注中國政府是否將調整稀土的相關管制政策。
輿論擔憂,WTO的此次裁定,可能會成為日本、美國和歐盟下一步就中國稀土出口配額提起訴訟的"判例"。
商務部副部長鐘山的話更是耐人尋味。7月6日,鐘山在全國稀土出口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在遵循中國有關法規及WTO相關規則的同時,將繼續加強對稀土出口的管理。他還強調,稀土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不可再生資源,加強對稀土出口的管制有助于我們保護環境、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并推進稀土工業的健康發展。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稀土不是一種土,它包括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La)、鈰(Ce)、鐠(Pr)、釹(Nd)等17種元素。
稀土資源對于高科技行業至關重要。比如,它是許多重大武器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關鍵材料。在超音速飛機中,含稀土元素的合金可在400℃以下長期工作,能夠極大地增加飛機的戰斗性能;而從混合動力汽車上的釹、電視上的銪和釔到照相機鏡頭里的鑭,從計算機到iPod音樂播放器,也都有稀土元素。如今,各國均將稀土列為發展高科技的國家戰略元素。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鄧小平1992年南巡到達江西時曾無比自豪地說。
公開數據表明,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占世界的31%(目前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為8800萬噸),卻供應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
然而,作為國際市場上一家獨大的供應商,中國卻一直難享有定價權。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由于多年來國內亂開、濫采稀土礦并大量出口,國際市場上的稀土供大于求,稀土價格一度在低位徘徊,甚至堪比‘泥土價’。”
“我國在國際貿易體系的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公開直言,“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缺失。”
“反正能買到便宜貨,所以美國等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環境和資源,從1985年開始就陸續關閉自己的稀土礦而改為全部從中國進口,日本也大量囤積中國稀土。所以中國必須要采取措施。”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張麗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高層一場新的鐵腕整治擇機發力:一手扼出口,一手卡礦源。
其中,扼出口的重要工具之一即是“配額”。
《法治周末》記者從商務部網站看到,在《2010年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中,稀土被列入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貨物。
相關的數據一覽無余:2010年,商務部發布的稀土出口總配額(30258噸)比2009年(50145.1噸)減少了近40%———這在中國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而2011年,新的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14446噸)較2010年(16304噸)則更進一步降低約11.4%。
歐美舞劍,意在稀土
中國稀土配額制的實施和對國內非法開采礦點及走私的整治打擊,使全球稀土市場形成巨大缺口,國際上稀土價格應聲而漲,一些礦產品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達到歷史高位。中國所謀求的環境治理權和國際定價權,似乎正在實現。
以比較有價格代表意義的氧化鐠釹來說,其價格從2008年最低谷時的4.5萬元/噸,攀升到現在的18萬元/噸。
2010年年底,《金融時報》等多家海外媒體報道,中國正在限制稀土出口、提高稀土價格,自己卻在國內大肆廉價應用,這有違國際貿易的公平原則。
美國的反應更為激烈。在美國審計署發布的《國防供應鏈中的稀土材料》報告中,美國甚至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譴責中國對稀土的嚴格管制。
“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已經形成了對中國廉價資源的掠奪慣性。”財經評論人葉檀(微博)對《法治周末》記者分析。
事件由此愈演愈烈。今年2月,美國彭博社連續發布多篇報告稱,美國政府要求相關企業和工會提供中國囤積稀土元素的證據,并稱可能提交WTO用以對中國的指控。
不過,各國的抵制最終采取了“曲線救國”的方式———美國、歐盟和墨西哥三方以中國對9種原材料(鋁土、焦炭、螢石、鎂、錳、硅鐵、硅化碳、黃磷、鋅)采取出口限制政策且對內外資企業進行區別對待為由,將中國推向WTO的被告席。9種原材料中,并不包括一直以來各方對中國施加巨大壓力的稀土。
“訴中國9種原材料,不過是瞄準稀土的‘敲門磚’。”商務部人士直言,歐美舞劍,意在稀土。
7月5日,WTO專家組向當事方發出裁決結果,裁定中方涉案的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中方加入WTO的承諾和有關世貿規則,且未滿足保護可用盡自然資源、保護人類生命健康等例外條款的條件。
“依據中國2001年‘入世’時的承諾,中國僅可以對列舉的84種產品進行出口限制,而被訴的9種原材料中的鋁土、焦炭、螢石、鎂等均不在列。中國稱出口控制政策旨在保護本國環境,但WTO協定中并沒有詳盡規定環境保護條款。”張麗英解釋。
受訪的多位專家均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由于中國對于稀土的出口配額制度與此案適用的條款差不多,因此WTO的不利裁決無疑為當事國下一步將中國稀土的貿易政策推上WTO爭端仲裁平臺鋪平了道路,歐美此舉可謂“投石問路”。
類似言論不是簡單的推測,這從當事方高調的言論中可見一斑。7月5日,歐盟發表聲明對裁決表示歡迎,稱裁決傳達強烈信號,促使各方克制使用不公平的限制措施。卡洛·德·古赫特更加直白地宣布,WTO對此案的裁決將成為日后如何處理包括稀土在內的原材料出口限制的指導原則。
限制出口,中國有理有據
中國是否會上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7月11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WTO是促使中國遵守規則的有效工具》的評論,預計中國可能會上訴。其分析依據是:目前中國的一些部委似乎還在施壓并要求上訴,中國政府在對本周裁決作出反應時,多次重申了其環保方面的依據,說限制原材料出口的措施與世貿組織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能引導資源行業走向健康發展。
事實上,WTO專家組報告公布不到一個小時,中國駐WTO代表團即發表聲明稱,對WTO裁決表示遺憾,并對專家組不認同中國出于保護資源和人民生活安全為由采取措施的申辯表示不滿。
一天之后,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也公開表示遺憾,并稱目前正在評估專家組的裁決報告,將根據WTO爭端解決程序妥善做好本案的后續工作。而對于是否上訴,他表示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中國有必要采取符合國際慣例的反擊手段,提出上訴。”葉檀說。
在她看來,每個國家都有權利保護自身的資源與環境,而中國的稀土此前10年的惡性出口既壓低了價格又破壞了環境,目前整肅稀土出口秩序,正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合理主張,與各國限制珍稀資源、高科技產品出口的行為相比,中國并沒有做得太過分,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據。
“對于中國來說,掠奪性開采國內資源的策略不可持續,限制稀土等珍稀資源無序出口是必然之舉。”葉檀向《法治周末》記者坦陳觀點,“誰也不要再希望中國回到低成本的血汗工廠的老路,既指責中國的低工資、糟糕的環境,又要求中國向全球廉價出口大量資源,兩者之間的邏輯斷縫,只能說明這些咄咄逼人的國家從來沒有真正考慮過中國未來的發展。”
言外之意,要建立中國的市場秩序,爭奪稀土出口話語權,整頓稀土資源是第一步,并且還要繼續。
北京律師張國磊認為,WTO專家組對于世界貿易規則的解釋往往彈性很大,專家組不認可中國的辯解,不排除美國和歐盟政府強勢,WTO無奈屈從的可能。
商務部是否上訴或將影響中國原材料日后的出口狀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對《法治周末》記者說:“這次裁決并非終裁。根據WTO爭端解決規則,中國可在60天內向世貿組織上訴機構(WTOAppellateBody,即全球貿易上訴法院)申請上訴,該機構有90天的時間作出最終裁決。若中國不進行上訴或上訴法院維持專家組的裁決,那么中國需取消原材料出口控制措施,否則將在其他貿易領域遭到訴訟國美國、歐盟的報復性制裁。”
產業布局,"攘外"也要"安內"
最具有警示性的結果可從上述美國《華爾街日報》一文的文尾找到:從以往案例的裁決來看,中國并不一定會贏得上訴。
這是否意味著,最終輸了WTO官司的中國就必須遵守WTO的判決,取消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或者被動面臨多國的報復性貿易制裁?
前者的結果是,中國被迫放寬稀土出口政策,比如取消配額限制、降低出口關稅等,繼續擔負環境和自身發展戰略的重荷;后者的結果是,WTO取消對中國作出的公平貿易承諾,授權美國、歐盟等國在其他貿易領域如鞋帽、鋼材等抵制從中國進口(如對中國的產品征收高關稅等限制措施),我國相關出口貿易可能由此受到損害。
“WTO的裁定一旦最終發生法律效力,一般是會發生上述兩個后果。”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向《法治周末》記者確認。
不過,張麗英比較樂觀:“結果或許沒有那么糟糕。”她的觀點是,不管是否上訴、或者即使上訴失敗,中國均可繼續自己現在的稀土管制政策,因為中國政府確實是出于環境保護而作出的限制措施,“而且,其他國家的貿易報復沒那么可怕,萬一到時真的報復我們,我們可用其他辦法來解決,比如磋商、調解等。”張麗英說。
事實上,中國鐵腕扼制稀土出口之舉更多的是一種博弈,雖然這在國際上遭遇強烈抵制,但結果并非不盡如人意。
張麗英認為:“中國即使最終輸了WTO的官司也沒輸事兒,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收緊稀土開采出口、遏制稀土賤賣的動作已于事實上取得了階段性效果———作為進口國的美國,為繼續本國重大武器和其他高科技事業的發展,已被迫重新開啟本國封閉多年的稀土礦。”
2010年,稀土行業巨頭美國莫利礦業公司(MolycorpMinerals)募股5億美元,以重啟加州派斯山礦,嘗試使美國擺脫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在政府層面上,近日,美國眾議員麥克·考夫曼則敦促國防部和其他聯邦部門振興美國的稀土工業,呼吁建立國家的稀土儲備,同時應“購買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稀土礦產品,從中國直接購買可供5年使用的稀土”。
“我國的價格上去了,美國也被迫開采了,我們在國際上終于掌握了話語權———中國已初步獲得稀土大國應有的價格話語權和壟斷利益。”她說。
不過,葉檀等業內人士均認為,下一步最關鍵的是中國應繼續調整內部政策,“攘外”也要“安內”。
“由于WTO裁判專家組最核心的觀點是中國僅限制出口而不限制本國使用,是不公平的。所以,下一步,我們應繼續在限制別國使用的同時也嚴格限制本國的使用,更加一視同仁。”張麗英說。
最新的消息是,卡洛·德·古赫特將于本周抵達北京。對于中國稀土出口保持長期關注的他,或將試圖進一步說服中國確保稀土資源的自由出口和供應。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