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有色金屬企業入圍《財富》中國500強名單
日前,《財富》雜志中文版網站剛剛公布了2011年中國500強名單,中石化居首,中石油第二,中國移動排行第三,而有色金屬行業企業,排名最高的是第15位的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鋁業、五礦集團等30家有色企業入圍。榜單顯示,中國500強總收入達18.9萬億元,占中國GDP的47%。與上一年相比,本次榜單的入圍營業收入門檻提高了12億元,而那些國字頭的“巨無霸”企業毫無懸念的再次坐上500強前排。這到底是500強,還是500“大”的評選? 從《財富》500強的評選和衡量指標來看,主要以營業收入為標準,與“強”的關系實在牽強。雖然“大”與“強”只一字之差,但是本質卻完全不同。 “大”只是外表的感觀,有點紙老虎的味道;而“強”則是內在的競爭力,是市場經濟下效益和效率的外在表現。對于中國的500強,國資委前主任李榮融曾說,“客觀地說,今天評的500強,實際上還是500大,企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強而不大,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強,遲早要垮,而且垮的影響也許會更大”,可謂一針見血。 面對500強的發布,已經審“強”疲勞的國人很少如當初那樣興奮異常。因為從歷屆的評選結果看,人們已經認清了中國500強的廬山真面目。高居榜首的似乎永遠是那些經營粗放,轉型困難,卻依靠先天政策和資本優勢而取得壟斷暴利的行業和公司。細看今年中國500強排行榜,前20強幾乎從事的都是傳統產業,而且多是國字號隊伍。多數企業的經營方式仍然比較粗放,技術含量低,轉型動作慢,沒有在相關行業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以銀行為例,表面上看,我們的銀行系排名已經高到足可以與世界一流銀行相比肩。但利潤的支撐依靠的是多達850項的收費和最基本的利差支撐,相對于一流銀行所依靠的中間業務的創新,始終裹足不前。 誠然,把企業做大,本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小魚到大魚的轉變本身就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而且一定意義上,做大與做強本身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反觀我們所謂的“大”,有多大程度上是市場經濟下的自由發展所造就?通過國家行政配置和資源壟斷形成 “巨無霸”,本身并沒有多少競爭力。更讓人擔心的是,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和轉型已經進行了若干年,“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等口號也喊了無數次,然而,近幾年“國進民退”的聲音卻在民間不斷發酵。無疑,這些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大企業,一定程度擠壓了其他企業的轉型和創新空間。 筆者認為,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應該抓住該抓的領域,盡量退出與民爭利的行業。既為自身的發展留足經歷,做強做精國企,在創造行業的最大效益時,也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同時,為民企的發展騰挪空間,做好榜樣。當進入中國500強的企業中,國企能贏得交口稱贊,而民企也能占到重要比例,甚至比翼齊飛的時候,500強才是民眾心目中真正的500強。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