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采用新技術變“危廢”為“普廢”
24日,大冶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召開污酸技改討論會。該公司采用中南大學研發的先進生產工藝,將曾屬于危險廢物的污酸,實現了資源化處理。目前,已進入試運用階段。 大冶有色冶煉廠冶煉處理后產生的雜質污酸,含有砷、銅等廢棄物。一直以來通過國內普遍采用的“三段鐵鹽絮凝法”處理污酸,它的特點是成本低、技術簡單,但處理效果不穩定,廢渣存在二次污染。 2010年4月,大冶有色投資近億元,啟動含砷污酸改造項目,項目于今年4月底完工。該項目根據污酸特點,結合國內外現有的污酸處理工藝,采用了中南大學研發的“沉淀轉化法處理含砷污酸工業試驗”技術與工藝。 “大冶有色是全國首家應用此項技術的企業。”大冶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全佳介紹,目前,該公司正在通過一期項目的中試應用,優化技術細節。中試完成后,這項技術將全面應用于污酸處理。屆時,每天產生的污酸廢渣,將從過去的2.5萬噸銳減至2000噸,同時,廢渣將不再是危險廢物,而是普通垃圾。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