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GDP統計再現1+1>2怪象
全國各省區市上半年(GDP)數據已悉數公布。除京、滬外,29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高于全國9.6%的水平,31個省區市上半年GDP總和約為22.7萬億元,超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數據2萬多億元。
專家分析認為,盡管統計口徑和方法的差異是導致GDP統計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但“你追我趕”的數據本身也反映出我國地方政府依然存在片面追求GDP的問題。如何避免1 1總是大于2的現象?從分級核算過渡到統一核算或許正是未來GDP統計方法的變革方向。
無論從GDP總和還是GDP增速角度,地方都超越了全國。如何看待這種1 1>2的現象?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連續發生?統計專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分析研究室副主任劉仕國表示,統計口徑差異、重復性計算和地方GDP“崇拜”是拉大地方和國家GDP數據差異的主要原因。
“中央和地方存在統計口徑上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國家統計局同各省統計的抽樣方案存在不同,前者相對更客觀和更科學,但國家層面的抽樣調查范圍也不見得比地方更深入和全面;口徑差別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重復計算的問題,包括地區之間的重復計算和地區內部的重復計算。”劉仕國解釋道。
針對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曾進行過專題調研,在他看來,雖然我國政策層面一直致力于擺脫憑借GDP論發展的模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各地的投資熱情和發展的積極性依然很高。
王軍表示:“這種發展熱情在中西部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
事實上,業內早已就解決地方數據高于全國的癥結給出了藥方,就是將地方分級核算過渡到統一核算。
去年9月1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公開表示,統一核算地方GDP非常重要,國家統計局會同地方統計局對2010年前兩個季度GDP統一核算進行了試點,有了初步方案,正式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后,將依法按程序報批。
然而,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看到的是全國數據同地方數據更大的落差,半年2.2萬億元。
對此,劉仕國表示,“做到統計核算制度的全面改革還存在著一些難點,包括地方將該級核算基礎資料完全上報,國家統計局基于這些資料進行試算,再將試算的各地方結果同國家統計局基于自行搜集資料的核算結果之間進行一致性檢驗。整個過程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如何在當前的情況下做到數據的真實統一?劉仕國認為,現實的最大可能是,盡量使得中央和地方的統計核算方法差別有限化。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