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轉移“無序” 東部淘汰不力電解鋁產能過剩加劇
由于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電解鋁價格持續在較低位運行,再加上國內電力價格上調導致成本不斷上升,中東部地區以及四川、廣西、貴州等地區的電解鋁企業上半年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
這是工信部昨天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電解鋁行業運行情況”報告中,對上半年電解鋁企業運營狀況的總結。
該報告還指出,目前電解鋁產能向西部轉移態勢顯著,但缺乏規劃和管理,無序轉移嚴重,中東部地區產能退出機制不健全,缺乏監督,這都進一步加劇了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
報告指出,今年1~6月,我國電解鋁產量為869萬噸,同比增長4.4%,與“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幅15.7%相比,出現明顯回落。不過,盡管國家已經發布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擬建電解鋁項目,堅決制止任何擴大產能的新建項目的違規審批行為,但1~5月鋁冶煉項目(包括電解鋁和氧化鋁)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依然達到165億元,同比增長52%。
對電解鋁企業來說,作為其最大成本的電力價格的上調,更是導致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根據工信部的初步測算,6月份國內15個省電價上調后,電價平均上漲2分/千瓦時,再加上碳素制品價格上漲,每噸電解鋁的制造成本上升300元以上。
這也導致電解鋁企業的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中東部地區以及四川、廣西、貴州等地區企業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1~5月,整個鋁冶煉企業(包括電解鋁和氧化鋁)實現利潤52億元,同比下降23.6%。
不過,據記者了解,經過7月以來的鋁價持續上漲,如今大部分鋁企已經扭虧為盈,而下半年的經營有望進一步改善。
根據SMM的統計,國內現貨鋁價從6月初的16800元/噸已經漲至上周均價的18241元/噸。在最近的2個月內,彈性較弱的電解鋁價格上漲超過了8%。
對此,光大證券分析師汪前明認為,此輪鋁價的上漲,下游需求刺激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不同于以前供給端受影響導致價格上漲。
SMM進行的鋁加工企業開工率調研顯示,今年4、5、6月份加工企業訂單充足、開工積極。而國內的現貨鋁庫存也由今年高位的84萬噸降至近期35萬噸的低位,庫存下降明顯。
“鋁價不斷攀升,原鋁成本持續穩定,電解鋁企業開始實現扭虧為盈,且利潤空間不斷增大。”上海有色網分析師張昕也指出,8月初國內平均電解鋁的利潤空間已經拉高至約為1400元/噸。鑒于對鋁價較為樂觀的預判,下半年鋁行業利潤較去年同期及今年上半年將有明顯改善。
工信部報告也預計,由于進入鋁消費旺季,特別是國家叫停擬建電解鋁會減少預期產量,鋁價有可能上漲,下半年鋁企業效益可能有所提高。
不過,報告中也指出,目前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向西部轉移的態勢,電解鋁向青海、新疆、內蒙古等轉移態勢尤為顯著,但缺乏規劃和管理,無序轉移嚴重,中東部地區產能退出機制不健全,缺乏監督,這將進一步加劇國內電解鋁的產能過剩。
據了解,由于新疆、青海、內蒙古等西部地區能源富裕、電力成本較低,很多企業的確開始在西部地區規劃電解鋁項目,目前規劃中的產能超過1000萬噸,而這些產能主要是由中電投等國有電力企業和山東信發鋁電等大型民營企業投建。
對于電解鋁產能的“西移”,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支持。一位有色金屬證券分析師就指出,目前擬建和在建的項目,大多在西部地區,而已經存在的電解鋁項目則是在能源價格較高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國家應該鼓勵電解鋁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并落實好淘汰現有落后、成本高的電解鋁產能,而不應對擬建項目“一刀切”。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