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解錳產業健康發展需解決污染反彈和渣庫安全等
新華網銀川8月7日電,2011中國錳業技術研討會6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召開,400余位專家、學者及生產商等就錳產業新工藝、新動向及產業發展趨勢等進行研討。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錳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錳污染防治,解決突出的污染反彈和渣庫安全問題,并打破產業間技術封鎖,通過改進工藝、裝備等實現環境、經濟的和諧發展。
據了解,伴隨著電解錳產業的快速發展,企業產能小、布局亂、能耗高、污染重等問題,正在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產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等造成嚴重影響。環保部華南督察中心喻旗處長在此次研討會上說,經歷了從“錳三角”交界地區污染整治試點到全國電解錳行業專項整治時期3個階段后,目前我國的電解錳行業污染整治成果初步顯現。通過工藝改造、設備更新和源頭管控,企業實現了環境綜合整治,減少排污,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和地表水質量。并有效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增加了經濟效益。每噸電解錳電耗由每小時8000KW降至6500KW,噸產品工藝用水由原來的25-30噸降到3-5噸,每噸電解錳直接生產成本下降1000元左右。
但是,目前錳污染整治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喻旗認為,由于投資者思維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投資者想當老板”的發展模式導致了我國電解錳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裝備落后、管理不規范等,而且產業集中度不高帶來的惡性競爭也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另外,由于多數企業規模小、裝備落后、經濟效益差以及環保部門執法不力等原因,錳產業污染治理的反彈和渣庫安全問題十分突出。企業間相互封鎖先進成果,企業技術骨干和污染治理技術特有單位的排他性,也嚴重影響了國內電解錳產業污染整治整體水平的提升。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應盡快轉變錳產業發展觀念,使“董事長逐步從總經理崗位退下來”,實現規范管理,加快產業整合步伐。同時,對錳產業發展實施流域、區域水環境質量責任制,實施總量控制。通過引入倒逼機制,對污染下游引用水源、地表水的,超標即限產甚至關停流域內所有涉錳企業;針對渣庫安全問題實施滿庫即停政策,原則不再單獨審批新建渣庫。
同時,建議企業加強交流、學習,通過對先進成果、污染防治技術的互通有無,不斷提升我國錳產業污染整治的整體水平。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