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投大規模重組 難改電企負債擴張模式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集團”)日前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架構改革和股權產權結構重組。
有關專家表示,該集團此次重組或成為電力行業改變“做大做強”思路的開端;然而,由于電力體制大環境未能改變,過度競爭、煤電矛盾等問題仍存,因此重組難改電企負債擴張的發展模式。
改革觸及“敏感部位”
據報道,中電投集團采取“職能制”與“準事業部制”相結合的組織模式,對現有20個部門進行重新設置,這一部分改革已于7月底完成。
改革后的中電投集團各專業化業務部門以“準事業部制”模式組建,例如:原工程部已被撤銷,相反增設了很多專業管理部門,包括:火電部、水電與新能源部、核電部、煤炭與物流部、鋁業部、高新產業部等。
中電投集團一高管指出,以前一個項目從立項、建設、運營各個環節可能是由多個部門分工負責,一有問題容易出現“扯皮”現象。
與改革后的中電投集團對照來看,中電投集團新增的火電、水電、新能源以及核電等部門屬于各大電力企業皆有涉及的業務,改革后將實行“準事業部制”的垂直、扁平化管理。例如火電業務,從項目前期開始,包括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環保節能、燃料管理、市場營銷到科技進步等工作全由火電部負責,權責清晰。
而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稱“國電集團”)等其他四家發電企業則仍按照部門職能橫向管理。以國電集團為例,該集團總部的16個直屬部門中,與主營業務相關的專業化業務部門僅有計劃發展部、工程建設部、市場營銷部、安全生產部以及燃料部5個。而一個火電工程在項目方面歸計劃發展部管,而建設方面歸工程建設部管,安全生產和用煤方面又歸不同部門管理,缺乏協調機制,削弱了管理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中電投集團在組織結構方面的改革,體現出了發展思路的變化。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盡管五大發電中其他企業也有類似努力,但中電投集團率先掀起大規模重組,并深入到股權產權結構領域,的確成為扭轉盲目做大、借債擴張的先行者。
以風電為例,2010年,五大發電集團中其他四家風電裝機占比皆超過10%,而中電投集團占比僅2%,同時在水電與核電領域的占比較為平衡,使得企業業績免于在后來風電行業利潤率下降、安全問題頻現中受損。
而中電投集團的這一努力,也體現在了業績上。數據顯示,五大發電集團中的四家在2010年底較年初的增長率皆為負,而唯有中電投集團實現了約0.5%的正增長。與此同時,盡管公司的總裝機容量在五大發電集團中最小,所有者權益卻超過了華電集團與大唐集團。
難改負債擴張模式
韓曉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五大發電集團在“做大做強”的口號下,過度擴張、負債發展,以至于平均資產負債率超過85%,最高的甚至接近90%;而在規模增長方面卻屢創新高,例如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下稱“華電集團”)和國電集團2010年的增長率都超過了20%,而處于中游的中電投集團增長率為17%。
然而,他也指出,由于電力體制大環境未能改變,過度競爭、煤電矛盾等問題仍存,因此重組難改電企負債擴張的發展模式。
韓曉平認為,在國資委提出的“做大做強”的發展模式下,電力企業負債經營無人追究,在以低廉價格將民營企業擠出市場的同時,自身也走上借債擴張的道路,沒有獲得效益。因此,盡管中電投集團自身的重組方案使其率先扭轉發展思路,但在外部大環境的壓迫下,仍然難以解決“高投資、高負債、低盈利、高風險”等發電集團共同存在的問題。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