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電 電力數據折射出的經濟意義
根據中電聯7月底發布的報告,2011年上半年,全國制造業用電量1249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1%,春節后制造業用電量逐月增加并連創新高,日均用電量規模已連續3個月超過70億千瓦時/天,穩定在歷史最高位。 這一數據剛出爐,8月1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報告,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7%,環比僅回落0.2個百分點。 制造業包括除采掘業、公用業的所有30個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經濟增長的主導和經濟轉型的基礎。中電聯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監測我國制造業用電數據,可以了解我國工業制造業運行態勢和發展水平,并進一步反映我國的工業化發展質量。“制造業用電在工業用電中的比重越高,說明我國的工業化水平越高、生產技術水平越高、生產附加值越高。”薛靜進一步分析說,對于當前經濟走向,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隨著國際經濟復蘇速度趨緩及國內通貨膨脹、貨幣緊縮,經濟將出現回落。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到今年年底之前,經濟形勢應該還是比較平穩的。“用電數據能夠反映出經濟的真實情況。”薛靜說,制造業用電數據的逐月增加和連創新高,實際上反映出比較平穩的經濟發展態勢。 另一方面,作為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先行指標之一,制造業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該指數高于50%,反映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經濟衰退。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回落的幅度,與前兩個月回落幅度相比已經明顯收窄,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趨穩。 分析人士認為,PMI指數連續4個月下降,預示我國經濟仍處于回調過程。從經濟增長率變化看,總體呈平穩回調態勢,這是符合調結構、轉方式要求的。
四大重點行業用電數據顯示市場支撐點不少 與以往相比,中電聯在這次報告中特別關注四大重點行業的用電數據及其增長趨勢。“我們堅持讓社會了解這一數據,以便從中獲取市場走勢等決策信息。”薛靜說。 四大重點行業,是指黑色金屬冶煉、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用電量相對較大的行業。數據顯示,這些行業的用電量加在一起,約占全社會用電總量的33.2%,加上居民用電量,則達到用電總量的55%左右,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一半。 2011年第一季度,四大重點行業的用電量出現大幅增長,同比增長也很快。“因此第一季度所謂的用電需求旺盛,實際上指的是這四大重點行業用電需求旺盛。”薛靜對記者說,對四大行業的用電數據監測非常重要,這些數據能夠反映電力消費形勢及經濟走向。 報告指出,四大重點行業月度用電量總體保持較大規模,但增長趨勢各異。 薛靜介紹說,所謂規模較大,指的是這四大行業的用電規模,每個月都在突破歷史最高水平,或居于歷史次高水平。從季節性角度說,上半年還未進入迎峰度夏用電最高峰,月度行業用電居歷史高位,說明四大行業仍處于較好運行態勢。而“發展趨勢有兩種量化指標,如物理學上的速度和加速度”,四大行業用電量增長趨勢各異,主要就體現為速度和加速度的不同。 根據中電聯的持續關注,半年多來,化工行業的用電量增速一直處于較低狀態。其主要原因是許多地方積極開展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這是一種好現象,化工行業的用電量增速偏低,并不代表該產業狀態低迷,而是轉型升級的表現。”薛靜說。 相對而言,建材行業用電量增速最快。從金融危機后經濟復蘇開始,建材業用電量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增長,投資導向對此起到了重要作用。金融危機發生后,我國政府的4萬億投資項目后期工程及保障房建設等專項投資,帶熱了建材行業。此外,受投資效應影響,建材產能開始逐步向西部轉移。據中電聯統計,上半年全國9個省份用電增長超過15%,多位于西部,這和投資增長較快的形勢是完全吻合的。 黑色金屬冶煉行業(主要指鋼鐵行業)的用電量,在去年年末兩個月和今年年初兩個月快速增長,進入今年3、4月份,其用電量就呈現出“高位穩定”狀態。“也就是說,盡管該行業用電量增速還很高,但已沒有加速度,體現為用電量環比增加不多,用電量高速增長的態勢趨緩。”薛靜告訴記者。 在四大行業中,由于2010年上半年用電量基數很大,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用電量的同比增速相對來說較低。但在節能減排壓力下,有色金屬的用電量在去年年底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預計下半年,有色金屬用電量的同比增速將開始緩慢上升。 薛靜分析說,四大行業用電量高位穩定,增速有所提高。其釋放出的信號表明,在我國目前的重工業化階段,經濟并沒有大幅回落,市場支撐點還很多。
“十二五”期間 投資熱還將推動各產業發展 盡管有數據表明,今年第二季度,鋼鐵行業用電量的增速為9.2%,同比增速回落,但薛靜表示,這與去年同期該行業用電量基數較大有很大關系。預計7、8月份,鋼鐵行業的用電量增速可能還有下降,但不會對鋼鐵行業用電量規模造成很大影響。”一方面,對鋼鐵行業的投資,拉動了市場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下半年鋼鐵行業主要面對的是如何保證市場價格。 此外,報告中指出,2011年第一、第二季度,輕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速均低于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相比重工業而言,輕工業用電量增速回落更加明顯。 據了解,輕工業中用電量比較大的主要是紡織業,中電聯統計數據也證明,在紡織業較為發達的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總體的紡織業用電量規模仍保持了良好格局,但廣東地區輕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這其中也有“基數”的因素。去年同期,由于經濟復蘇,東部沿海地區紡織企業收獲大批短時海外訂單,因此紡織業用電量反彈較大,成為目前這些地區紡織業用電量同比回落的原因之一。 薛靜提示說,由于中小企業在紡織行業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因此,輕工業,特別是紡織行業用電量增速回落值得高度警惕,需要密切關注中小企業甚至是微型企業的運行發展態勢和可能面臨的困難。但她也表示,目前對中小企業運行態勢還不能下定論,尚需繼續觀察其發展動向。 總的來看,目前,抗擊金融危機的4萬億元投資還沒有結束,保障性工程逐步展開,國家又啟動了十年水利建設、西電東送、城農網改造等項目,“十二五”期間的投資熱還將繼續推動各產業發展。因此,“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特別大的回落。
企業投資轉向呼吁加快跨區電網配置 火電企業沒有隨意停機 薛靜示意記者注意報告中關于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的數據,“實際上,缺電省份的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在今年達到了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增長速度非常快。” 這顯示了今年電力的緊張形勢,薛靜認為,必須說明的是,火電廠并沒有像一些媒體報道那樣,“因為缺煤罷工”。事實上,發電企業上一年就已確定次年發電任務,這一任務必須按時完成,否則會受到電力市場規則的處罰。“從這一制度來說,火電機組并不是想停就能停的。” 薛靜介紹說,用現在的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據與2004年左右的數據相比從而苛責火電設備利用率是不科學的。由于我國歷史上長期處于缺電狀態,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在2007年以前持續較高,這是緊缺經濟的具體體現。現在的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較當年有所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裝機增長較快、供需形勢有所緩解,另一方面是風電、水電比重快速提高的累計效應顯現,導致火電設備小時逐步降低。 但是缺煤問題及其所帶來的火電企業虧損問題確實存在。中電聯統計,上半年火電生產企業虧損153.8億元,同比增虧95.2億元;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電力業務合計虧損66.5億元,同比增虧50.9億元。在報告中,中電聯建議通過加大電價的市場經濟調節手段,抑制不合理的電力消費,降低高峰時段用電負荷需求。但薛靜認為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火電企業的虧損問題,理順機制才是關鍵所在。“在電價體制改革尚未到位、競爭性電力市場尚未建立的條件下,煤電聯動仍是解決煤電矛盾的有效措施。”
火電投資吸引力持續下降 薛靜說,火電企業在虧損情況下,電還是得發,因此越發越虧。而依照以往經驗,下半年的發電量規模一般高于上半年,所以下半年如果沒有任何資金補償或緩解問題的有效途徑,企業虧損肯定更厲害。 目前來看,經過多方呼吁,煤價略有回落,但薛靜認為這可能是暫時的。綜合來看,今年,部分地區高峰時段電煤供需偏緊的局面仍會出現。運力不足和煤價上漲成為影響電煤穩定供應的主導因素。到今年迎峰度冬前,從10月份開始,煤價就可能會再現跟風上漲趨勢,迎峰度冬發電供熱用煤就會偏緊。另外,冬季枯水等因素疊加,華中、南方地區火電出力增加,將加重這些地區的電煤供應壓力,虧損預期很大。 目前,新開工火電發電項目規模快速下降,一方面是前幾年結構調整的因素體現,另一方面是發電企業嚴重虧損,投資意愿下降。 中電聯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3478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95萬千瓦。其中,火電2331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產90萬千瓦,且火電裝機增速低于用電量增速。在上述新增3478萬千瓦裝機容量中,西北區域新增裝機容量占全國21.5%,同比提高15%;華東區域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同比下降13.9%。 此外,上半年,全國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501億元。其中,水電、核電、風電合計投資額比重上升到66.6%,比上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火電投資比重持續下降。 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例,其投資不光向新能源領域轉移,甚至轉向了非電力行業,流向了鐵路、港口、煤化工、煤炭以及下游高耗能產業。 這些領域效益顯然比火電要高,國家也鼓勵發展綜合能源業務、做產業鏈的集聚。比如,西北地區的煤炭大基地,當地政府引資的要求是產業鏈深度開發,而中央企業有實力延伸這一產業鏈。這已成為一種投資趨勢。 當然,五大發電集團也在考慮將來的市場,從我國目前能源資源利用情況看,火電仍是支撐電力工業的主力軍,火電問題遲早會適度解決,所以五大發電集團并未放棄也不可能放棄火電,只是權益之下出售、轉讓部分效益較差的火電資產。薛靜認為,這就是產業鏈的價格機制不健全,電價機制沒有合理形成的后果。“希望能夠盡快彌補火電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否則,在發電集團、各地政府為電廠籌集買煤資金時,電廠虧損還繼續擴大,最終將導致銀行信用危機。”
呼吁加快跨區電網配置 薛靜分析說,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一些高耗能產業的用電量仍保持高速增長,因此國家發改委已部署嚴格控制工業用電,這對下半年的高峰最高負荷會有一定削峰作用。但下半年受電煤、氣候、來水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局部地區仍有可能出現缺電情況。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了解到,跨區電網能較好地緩解這一情況。今年上半年,跨區跨省交易電量共完成2446.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44%,這對確保全國電力供需平衡、調節區域季節性用電需求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薛靜表示,目前來看,跨區送電規模仍不能滿足當前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需求。由于一些區域內電源類型同質化比較厲害,例如華中地區水電比重較高,華東則主要是火電,因此區域內部調劑較難實現。她強烈呼吁盡快建設西電東送、北電南送跨區電網,并表示,可以期待,如果跨區電網建設加快投產,兩三年以后,局部缺電面貌將有所改觀。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