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歐美出口短期或下滑
歐美市場在上半年接連遭遇債務危機,全球市場皆受影響,中國也概莫能外。 海關總署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7個月,我國出口總額10493.8億美元,增長23.4%。同期,我國對歐洲和美國出口的同比增速為17.8%和15.5%,遠低于23.4%的整體出口增速。
分析人士普遍指出,歐美經濟體占我國對外貿易份額約42%,從中短期來看,美歐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我國對其出口或進入緩慢下滑通道。
近期,美國經濟復蘇步伐放緩,就業市場、房地產市場兩大薄弱環節制約著經濟的復蘇。歐洲方面,債務危機進一步深化,逐步擴散到意大利、西班牙這些歐元區核心國家。相關數據顯示,8月歐元區投資者信心指數已降至2009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東吳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黃琳對記者說,美歐需求趨弱疊加人民幣加速升值共振,將導致我國對美歐的出口走入緩慢下滑通道。
黃琳認為,從中短期來看,美國經濟暫無快速復蘇的動力,歐元區則面臨核心國家被迫快速修正財政狀況的風險,“金融市場近期的動蕩反映了投資者對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情緒”。
而從長遠看,交通銀行(601328)金研中心研究員陸志明認為,經過危機,由于美國金融體系杠桿率大大下降、銀行資本充足狀況有所改善、銀行新增壞賬數量下降,再加上美國經濟基本面遠好于2008-2009年,“長期來看,美國主權評級下調對中國外貿環境影響有限。”
有觀點認為,在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復蘇無力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的需求或許可以在我國外貿發展中起到“替代”拉動作用。對此,黃琳認為,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也很難有太大起色。“新興市場多為外向型經濟體,經濟對外依存度較大,在外圍經濟大幅震蕩背景下,新興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再加上為抑制通脹而出臺種種緊縮政策,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PMI指數紛紛下滑,甚至跌破榮枯分界線,其自身經濟形勢不樂觀。這導致我國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在短期內也難有大起色。”黃琳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