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號”起航調查海山富鈷結殼分布 經過4天的補給休整后,當地時間8月9日16時(北京時間8月10日10時),“海洋六號”船駛離夏威夷火奴魯魯港,趕赴新的調查工區(qū)——中西太平洋海山區(qū)繼續(xù)執(zhí)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第2航段科學考察任務。 這一航段,“海洋六號”將采用深海淺鉆、深海攝像、結殼拖網、多管取樣、箱式取樣、溫—鹽—深測量和浮游生物拖網等調查手段,了解海山的富鈷結殼的分布狀況,為初步評價海山的資源積累資料;同時還將現場采用X熒光儀測定結殼的化學成分和品位,初步了解目標海山的結殼資源;開展現場生物和水體的分析測試和預處理,滿足環(huán)境基線調查的需求。 中國大洋23航次科學考察任務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具體組織實施。中國大洋23航次實行臨時黨委領導下的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擔任第二航段臨時黨委書記、首席科學家的是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何高文。本航段共有65位科考人員,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主體,此外還有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和北京先驅公司等單位的科學家參加科考工作,同時,科技日報和中國國土資源報分別派出記者隨船工作,并及時報道相關消息。 出航后,“海洋六號”臨時黨委立刻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組織就本航段可能遇到的海況、工作及安全等進行部署,并針對新工區(qū)、新任務進行研究。 本航次是“海洋六號”2009年入列以來首次參加的遠洋科學考察,據“海洋六號”船長孫雁鳴介紹,從6月28日起航,“海洋六號”已連續(xù)航行超過12500千米,目前輪機運轉正常,船舶設備調查設備都經受住了考驗。 據悉,在中國大洋協(xié)會的統(tǒng)一組織下,我國從1997年開始開展富鈷結殼的調查,經過14年的調查,完成了16個航次的富鈷結殼調查工作,在中太平洋海山區(qū)、西太平洋海山區(qū)廣大海域開展了地質取樣、海底攝像和照相和多波束測深、重力、磁力、地震等地球物理測量工作。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fā)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chuàng)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fā)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lián)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lián)系,本站將盡可能協(xié)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