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業應向民企學習什么
7月13日,中國鋁業(601600.SH)總裁羅建川、副總裁劉祥民到民營鋁業企業東方希望三門峽鋁業公司參觀訪問。羅建川說,“三門峽鋁業公司作為世界一流的企業,走出了一條精益務實之路,有許多地方值得中鋁學習。” 在金融危機以前,作為國內最大的電解鋁和氧化鋁企業,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開始出現連續虧損,而其競爭對手的虧損額要少得多,甚至沒有虧損。
成本遠高于同行 從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鋁價出現了雪崩式下跌。2009年中鋁以72.5億元的虧損額,成為當年“最虧錢”央企。2009年,中鋁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鋁業虧損46.5億元,創下了其上市以來最差業績。 其競爭對手南山鋁業(600219)雖然也經歷了金融危機,卻并未出現虧損,在最經濟形勢最困難的2009年依然賺了7.13億元。 安信證券首席行業分析師衡昆表示,與國內鋁行業同行相比,中國鋁業的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成本處于行業內高端。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鋁業的電解鋁產能區域布局不盡合理,平均電價較高,煤、電、鋁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其次是旗下的電解鋁和氧化鋁生產線中,單位能耗高的占比偏大,這與生產線建設較早,工藝和裝備水平落后有關;此外企業員工數量和管理人員占比均高于國內同行。加上員工收入和福利待遇等高于民營企業,導致勞動生產率較低。 民營企業的效率明顯高于中鋁。廣西信發的熱電廠從設計到施工全部由企業自己承擔,電解鋁生產線從基建到投產僅用了6個半月,3×155MW發電機組并網發電僅用10個半月,氧化鋁生產也實現了開始建設后,一年內出產品。 東方希望董事長劉永行此前告訴本報,東方希望在包頭的鋁廠和中鋁在包頭的廠相比,每噸成本低3000元左右。
競爭倒逼中鋁改革 正是民營企業的進入讓中鋁意識到自身必須進行改革。 在管理層級上,中鋁企業一般是4~5級,民營企業只有2~3級;在組織機構上,中鋁企業的職能部門和二級單位平均有31個,而民營企業只設6~9個。同樣產能的鋁廠,民營企業只有1000人,中鋁企業則有11000人,這還不包括離退休職工,在11000人當中僅科級以上干部就1000人。 在對內部進行改革的同時,中鋁調整了公司的方向,從原先的單一鋁業公司向銅、稀有稀土、煤炭等綜合性礦業公司轉變。 不過,民營鋁企也早已在深加工領域進行布局。目前,國內鋁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南山鋁業,涵蓋電力、氧化鋁、電解鋁、鋁型材、鋁板、鋁帶、鋁箔等整個鋁產業上下游環節。 中鋁雖然也積極布局深加工,但是由于承擔了一部分國防用鋁任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盈利能力。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