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經濟開發區盯牢“低碳高新”
據黃山日報報道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十二五”開局之年,黃山經濟開發區全面展開“轉型升級優化發展年”活動,園區發展朝著“低碳高新”方向加速邁進。
黃山經濟開發區地處新安江上游,如何兼顧發展與保護,從源頭控制污染,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做到既保護好清澈的新安江水,又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他們給出的答案是:始終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加快發展。
從規劃入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開發區正式啟動建設,就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做到污水管網與道路同步建設,工業、生活污水達標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目前已建成污水管道39.17公里,提升泵站1座,污水管網覆蓋率、污水收集率均達100%。一座日處理能力8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開發區還在全市率先推廣使用更符合環保要求的新型生物質燃料鍋爐,實行同類企業集中供熱。
嚴把項目準入關。按照“三個圍繞、一個不上”和“三個集中”原則,設置項目入園“綠色門檻”。近年來,先后否決和放棄了40余個總投資達60多億元的耗能高、有污染工業項目。其中不乏投資額達10億元、20億元和高產值、高稅收的項目。
精心培育優勢產業,促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目前,開發區入駐企業173個,其中工業企業123個,投產企業85個。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新型材料、紡織服裝、汽車配件、新能源等五大產業,60%以上為浙商投資。1-7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12.5億元,同比增長52.4%。“十二五”期間,開發區將著力引進太陽能光伏、光電、汽配和綠色包裝等低碳高新項目,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設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力推進“一區六園”(永佳高新園、文化產業園、醫藥產業園、黃山紡織園、汽配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建設,使投產企業超過200家,建成30億元以上產值優勢產業3個,超10億元產值企業6家,超5億元產值企業10家,力爭實現gdp、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財政收入分別翻三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