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節能減排方針初定 能源結構調整箭在弦上
前些天召開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及節能目標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由此,中國“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大政方針一錘定音,下一步能源結構調整的方向和步驟也就此定下基調。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十二五”節能減排的深入以及資源稅、環境稅改革的推進,中國的整體能源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傳統化石能源份額將逐步降低,而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則將獲得更有利的發展機會。此外,節能照明、建筑節能等板塊也有望迅猛發展。
資源稅改將動石油巨頭“奶酪”
根據此次會議提出的要求,中國將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包括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這其中,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最受各方關注。
財政部去年5月20日公布的《新疆原油 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宣布,新疆的油氣資源稅從去年6月1日起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為5%,由此拉開了呼喚多年的資源稅改革序幕。
而根據財政部前天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資源稅完成307.6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4.9%。
對此,財政部認為,今年上半年資源稅快速增長有兩大原因,一是能源和礦產品需求旺盛,開采量和銷售量持續增長。二是政策調整因素。從2010年12月1日起,西部地區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改革,使得西部省份資源稅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
顯然,資源稅改革在擴大地方稅基、激發地方政府積極性方面發揮了顯著效果。基于此,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郭曉林在2011全國稅法知識大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擴大資源稅改革試點方案已上報國務院。資源稅改革將按照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方向,征收范圍在石油天然氣的基礎上擴展到其他資源產品。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份國務院批轉的《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也被放在了第二的重要位置,其中第一大任務就是要擴大資源稅改革實施范圍。
“預計資源稅改革最快年內就將推廣到全國,并將煤炭等也納入征收范圍。這是大勢所趨。”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對記者說。
不過,對資源型企業來說,資源稅的大幅提升無疑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經營壓力。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分析師表示,國內幾大石油巨頭當前仍面臨煉油虧損的危險。盡管近期國際油價橫盤整理緩沖了此前的煉油壓力,但如資源稅大幅征收,則上游原油利潤將進一步被壓縮。
“在未來成品油存在下調預期的情況下,三大石油巨頭又將被加征資源稅,受到影響最大的必是擁有較多國內原油天然氣資源的中石油和中海油。”
當然,一旦煤炭接下來也被納入資源稅改革的范圍,則相關煤炭生產企業也將遭遇和三大石油巨頭同樣的境遇,中國神華、中煤能源預計將受影響。
新能源迎接新機遇
目前看來,以油氣、煤炭為代表的傳統化石能源已不可避免地走上一條成本不斷上升的不歸路。尤其當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而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的壓力又與日俱增之際,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勢必會下降。與之相應,新能源則會異軍突起。
這正是中央大力倡導節能減排、推動資源稅改革、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的著眼點所在。
咨詢機構莫尼塔分析師陳鵬宇表示,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著眼于“再平衡、促崛起”這一方向。其中,“促崛起”的產業調整方向體現為抓住低碳經濟這一新產業發展趨勢,推動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優勢。
他認為,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對整個低碳板塊都是系統性的全面利好,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將直接受益。
中投證券分析師馬蘅則認為,我國的減排重點將集中在交通運輸、電力供應和建筑三個領域。其中,交通運輸行業,投資重點將會是以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電力供應方面則預計將以太陽能、風電、核電以及配套智能電網為投資方向。
這其中,太陽能光伏被業內視為未來增長潛力最大的行業之一。盡管上半年意大利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出現長時間的不確定,加之下游價格戰激烈,全球光伏行業過去數月遭遇嚴峻考驗,但從6月份起,市場拐點跡象已然出現。
“以組件里配件焊條的銷量來看,3—4 月份約100噸,5月降低到70噸,6月為8—90 噸,7月份預計銷量為100—120噸。焊條一定程度上是行業景氣的一個先行指標,說明光伏市場開始明顯好轉。”東方證券分析師楊寶峰說。
光伏專業機構MIC則表示,在經過數月的去庫存化后,太陽能市場需求逐月升溫,庫存出清已為期不遠。
賽維LDK一位高層人士此前向本報記者證實,青海省政府已提出為今年9月30日前建成的光伏項目保證每度電1.15元的上網電價,這大大刺激了國內光伏裝機的熱情。
就在數天前,這家中國最大的多晶硅片生產商宣布與中國兩家知名電力公司簽訂了兩份組件供應合同。其中,第一份合同就是為青海省供應30兆瓦組件,將在2011年8月交付。
而除了光伏之外,風電、核電、生物質能等其他新能源也都有望在“十二五”期間獲得更大發展。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中國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傳統化石能源的開采和使用成本將逐步提升,而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發電成本則一直在下降,當兩者接近之后,光伏、風電將迎來“平價上網”時代,屆時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式增長。
建筑節能、交通節能市場廣闊
除了新能源之外,建筑節能和交通節能也是受益國家節能減排大略的兩大重要領域。
國務院前天的會議強調,建筑節能要合理改造已有建筑,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研究顯示,目前中國總建筑能耗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是日本的3倍,且每年按照6%—8%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建筑能耗或將高達11億噸標準煤。顯然,中國推廣建筑節能已經迫在眉睫。
就在前不久,住建部初步確定全國近40座城市作為“十二五”期間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要求每個城市未來兩年內完成改造建筑面積不少于400萬平方米。在這些城市中,每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可享受20元/平方米財政補貼。
而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專委會統計,在住建部此次初步確定的近40座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中,以每座重點城市未來兩年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面積400萬平方米計算,市場規模可能在4000億元左右。
“我們分析認為,如果上述國家政策落實,僅該試點項目就可相應拉動MDI消耗約4.6萬噸,環氧丙烷消耗約2.5萬噸,如考慮到國內400億平方米的存量建筑面積和近一半以上的公共建筑面積,則市場空間更為廣闊。”東方證券首席石化分析師王晶說。
她認為,紅寶麗將是國家政策導向的直接受益者,其開發的高阻燃建筑保溫板,通過改變分子結構,提高阻燃性能,能達到B1級標準。此外,煙臺萬華和濱化股份的產品作為聚氨酯保溫材料的上游主要原材料,也有望受益于聚氨酯保溫材料的推廣。
而在交通節能方面,此次國務院會議提出,交通節能要重視發展公共交通,優化運用多種運輸方式。
在業內看來,交通節能的一個關鍵在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進度。一旦新能源汽車獲得大面積推廣,則相應的,傳統化石能源消耗所引發的碳排放就有望得到控制甚至下降。
國海證券分析師指出,預計新能源汽車將帶動鋰電材料需求數十倍以上的增長。目前,鋰電池材料中正極材料毛利率超過30%,負極材料超過20%,電解液達到40%左右,隔膜超過70%,六氟磷酸鋰電解質材料為70%左右。考慮到鋰電池材料行業存在門檻,國內目前正極、負極處于供需平衡狀態,電解液、隔膜等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產品則供不應求。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