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國將提高對農民補貼
在8月30日舉行的全國農業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指出,“十一五”時期,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投入近3萬億元,年均增長23.6%,投入規模和年均增幅均創歷史新高。“十二五”時期,財政支農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任務,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推薦閱讀吉祥航空發表聲明致歉認罰 航企稱將慎聘洋機長 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將出我國年內提準加息概率降低 五糧液大膽提價 零售價或破千元 贛州三稀土礦區計劃全年停產多家鐵路央企應收賬款激增 高清:宋祖英享受副軍級待遇 何志成:月餅最大的作用是洗錢 穩步提高對農民的補貼水平,穩定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收購價格。一方面,穩定補貼的種類,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并逐步提高補貼總體水平。同時,根據糧食生產成本及市場供求情況,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保持糧價合理水平。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降低農業和糧食生產成本的有效政策措施,降低生產費用,提高農民種糧收益。
創新涉農資金整合機制,不斷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要帶頭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在把握好資金使用原則和方向的基礎上合理“松綁”,加快推動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為基層整合創造條件。對于農田基礎設施管護工作,要堅持建管并重,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續。
創新支農資金增長機制,拓寬財政支農資金渠道。不斷增加公共財政預算支農投入確保增量和增幅逐年提高。積極改善政府基金支出結構,增加基金用于“三農”的比例。探索建立農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持關系國計民生、具有產業優勢和區域優勢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完善財政貼息、以物代資等投入機制,引導信貸資金、社會資本投入到新農村建設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