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發電受“熱捧”儲能優勢占“上峰”
光伏大佬經歷的挑戰和艱辛給中國新能源產業敲響了警鐘。 陰霾籠罩之下,不僅僅是中國的光伏產業。從光伏到風電,從新能源汽車到高鐵相關產業,曾經投資火熱的部分新興產業都面臨著某些困難和考驗。相比之下,太陽能光熱發電開始受到關注,似乎正醞釀著下一輪可能的投資高潮。 異軍突起 從國家政策而言,太陽能利用的大發展已經不容置疑,需要討論的只是路徑問題,是發展光伏還是光熱?兩種聲音一直在爭議,從最初的偏向光伏一邊倒,已經演變為光熱開始受到關注的態勢。 “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熱發電極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馬重芳強調。 太陽能光熱發電和火電一樣是通過熱工轉換實現電力的生產。馬重芳認為,太陽能熱發電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通過熔融鹽的應用實現能量的大規模、低成本、長壽命的儲存問題,從而解決可再生能源能量儲存這一挑戰和難題。能量的大規模、長壽命、低成本的儲存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智能電網建設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技術、經濟難題,不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還是大規模的智能電網建設,恐怕都難以迅速發展。 馬重芳認為,光伏和光熱發電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技術途徑,應該同時作為戰略發展方向,給予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在我國已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而光熱發電在我國還沒有實現產業化,甚至示范性的小型光熱電站也還沒有正式投入運行。但如果把蓄能考慮在內,光熱發電的成本可能顯著低于光伏發電,這對改善電網的品質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光熱發電在我國也開始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 “就光熱發電而言,我國從基本材料、主機設備和系統設計集成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鏈的形成還有待時日,但是,西部多地都在醞釀上馬光熱發電項目。特別是國家在產業指導目錄中將光熱發電列為新能源鼓勵類中的第一項,對于光熱發電系統設備的產業化而言是重大利好,而隨著實驗電站的運行和投產以及相關設備制造業的建立和發展,光熱發電的成本也會逐漸降低,從而在可再生能源產業中逐步增加占比。”馬重芳強調說。 從光伏到光熱 業內普遍認為,兩者最好是在不同領域協同發展。光伏用于小型的、分布式的發電,甚至是樓宇的薄膜電池類型;而光熱應用于大型電站。光熱的成本比較低,裝機容量越大,發電成本越低,可以實現規模化。由此可見,太陽能利用的產業鏈將更為復雜和多元化,太陽能行業在大跨步前進的同時更需要良性發展,面臨的挑戰也將更多。 而太陽能光熱發電以其與現有電網匹配性好、連續穩定發電和調峰發電能力強,受到業界專家的推崇。馬重芳認為,光伏和光熱發電都有著良好前景,二者并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而應該并行發展。 馬重芳介紹說,利用熔融鹽作為蓄熱介質,可以儲存500度以上的高溫熱能,儲存的能量在百萬千瓦小時以上,成本比蓄電池低一個數量級。 國外太陽能熱發電的蓄能裝置已實現產業化,一個5萬千瓦的太陽能熱電站所使用的蓄熱熔融鹽達到3萬噸的規模,這為儲能技術的產業化開辟了重要戰略方向。實際上,低成本、大容量的儲能技術正是全球新能源產業所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不解決這個難題,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的發展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 隱憂猶存? 我國已成為全球的制造業大國,在很多領域產量遙遙領先,但是,在能源設備制造的某些領域,往往由于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的缺失以及經營管理和市場開發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在迅猛發展的大好形勢之下往往也存在著某些憂患和危機。這些現象的顯現不應當使我們失去發展的信心和勇氣,問題可以解決,前途依然光明。 馬重芳指出,我們相信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克服困難之后會有更大發展。
“過去十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十年之間從無到有,由弱而強,我國的這兩項新能源發電技術,均已在全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盡管在目前依然有困難和挑戰,但調整之后會有更大發展,在此同時,太陽能熱發電巨大的發展機遇似乎也向我們迎面而來,總結這十多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迅猛發展,面對新的發展機遇,需要冷靜的思考和務實的行動。”馬重芳表示。 美國太陽能熱發電的商業運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實現,比我們領先了二十多年,面對這個巨大的差距,我們不僅需要政策的更大支持,也需要金融、產業、科研各個方面的密切協作,汲取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成功經驗和某些教訓,從發展的早期階段就勤于思考、善于學習,努力打好先進技術研發的基礎研究工作,虛心學習國外已有的先進經驗,努力培養科技人才,在學習和創新的過程中,避免浮躁的情緒和急功近利的心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使我國在這個新的戰略方向上,能夠得到健康和迅速的發展。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