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鋅企業普遍不賺錢 催生期貨保值需求
日前,記者走進青海西部礦業鉛業分公司進行調研。通過走訪發現,“不賺錢”已是國內鉛鋅行業“無奈”的共性,目前很多鉛鋅企業不得不選擇開發鉛礦中所含的黃金、白銀等“副產品”來艱難度日。究竟是什么原因令鉛鋅企業處于不賺錢甚至虧損的狀態?
原材料供應持續偏緊 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的西部礦業鉛業分公司主要從事鉛冶煉,今年的鉛產量約為4萬噸,滿負荷運作產能約為7萬噸,目前只開了一半產能。 “現在國內主要電解鉛企業基本不盈利。”西部礦業鉛業分公司負責人表示。他稱,原材料粗鉛的供應緊張成為制約該公司,也是整個鉛鋅冶煉企業的重要因素。 電鉛生產的原材料主要為粗鉛、高銻鉛和電解液等。事實上,由于坐擁礦山,相比其他冶煉企業,西部礦業已經算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們也感慨原材料的缺乏。 “原材料粗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精鉛產能較粗鉛過剩,即下游冶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但上游粗鉛生產跟不上。而且今年以來,用工成本也在上升。此外,去年實施的鉛環保標準也對粗鉛供應產生一定影響。”該公司內部人士表示。 東亞期貨金屬分析師賈錚向記者表示,“西部礦業的原料緊張,還有一個原因:2010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底,湖南湘西進行了嚴厲的礦山整頓,使得境內以及周邊鉛鋅冶煉企業由于原料緊缺大規模減產甚至停產。礦山整頓于今年6月底完成,境內冶煉企業生產才逐漸恢復。” 不獨鉛鋅行業,原材料不足是中國整個有色行業的軟肋。長江期貨分析師黃識全告訴記者,國內目前最缺的是銅礦,所以銅價是最容易漲的。鉛鋅礦也缺,但是結構性的,有的企業缺礦,有的不缺。總的來說,鉛鋅礦的國內開采量較大,基本可以自給自足。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鉛鋅價格沒有銅價的漲幅大。國內鉛精礦供應持續偏緊,有礦山的企業不想“坐吃山空”,沒礦山的企業更是叫苦不迭。這就是國內行業普遍遭遇的難題,那么是否可以依賴進口? 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進口鉛精礦適合采購的機會較少,2011年以來,鉛價外強內弱的格局更加凸顯,這增加了國內鉛冶煉企業進口原料采購壓力,而進口礦加工費持續偏低迫使部分冶煉企業在上半年基本將采購進口礦的計劃延遲,進一步加劇國內鉛精礦供應緊張。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