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 板塊整體存在投資機會
9月7日,第一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高云虎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新材料產業預計總產值將達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 9月9日,煙臺氨綸(002254)公告稱,近年來公司在新材料領域不斷發展壯大,主營業務已由單一的氨綸生產拓展到間位芳綸、對位芳綸等多個領域,原名稱煙臺氨綸已不能代表公司的行業屬性和企業特征,擬正式更名為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9月7日,漯河市郾城區人民政府與富銘集團舉行共建漯西工業園區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0萬噸新型制冷劑、100萬噸燒堿、10萬噸氟化工產品的規模,年產值可達5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將推動新材料產業進入黃金增長期。
政策先行 板塊整體存在投資機會 石墨烯、鋰電池隔膜、稀土永磁、聚酰亞胺、生物降解材料……一個個曾在資本市場掀起波瀾的名詞,隨著《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行將出臺,再度備受市場關注。 據悉,“十二五”時期,我國將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十大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形成10個產值過150億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20個超過50億元的專業性骨干企業,建成若干主業突出、產業配套齊全、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高強輕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鋼鐵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動力電池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六類新材料將獲重點支持。同時,還將組織實施包括高強輕型合金材料專項工程、高性能鋼鐵材料專項工程、稀土及稀有金屬功能材料專項工程等在內的十大重點工程。 新材料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對于支撐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高云虎表示,“十二五”時期將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設立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投融資保障機制,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投資新材料產業。 政策的強力支持,無疑將為涉足這些領域的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以稀土功能材料為例,除了市場熟知的以釹鐵硼為代表的稀土磁性材料外,稀土新材料還包括發光、拋光、催化材料等多個分支,下游的應用領域涵蓋了汽車、醫學、電力、農業、新能源等廣闊行業。 “如果能把資源高效利用,稀土功能材料必然是朝陽產業。”業內專家認為,除了目前產業規模最大的永磁材料外,但凡利用稀土本征性質所產生的材料,以及利用稀土價態變化的材料,都將是下一階段稀土功能材料的重點研發方向。比如,LED用熒光粉目前的價格和利潤率遠遠高于節能燈用熒光粉,而用量可能只有后者的10%,未來LED廣泛替代節能燈或將成為趨勢。 再看高性能鋼鐵材料,市場人士認為,對新品種、新領域的研發,以及具有高技術門檻和高附加值的鋼產品,將成為未來鋼鐵板塊可持續的業績突破點。 據了解,新材料“十二五”規劃中對高性能鋼鐵材料也提出重點扶持,國家將通過稅收減免、補貼、重大項目支持等形式支持企業的研發、研究成果產業化和發展相關配套設施,資金由企業和政府共同承擔。 政策支持為企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研發動力。目前,寶鋼股份(600019)研發出第三代先進高強度汽車用鋼已于2010年底開始接收訂單,中鋼研與太鋼集團也正加快對第三代汽車鋼的研發和生產。 此外,復合新材料、能膜材料、新型動力電池材料等也有望受政策利好向好發展。海通證券(600837)認為,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稀有金屬和小金屬的投資周期還未結束,稀有金屬行業目前仍然是配置的首選。 廣發證券(000776)的研究報告認為,以納米材料、稀土新材料、電池新材料和光電新材料作為統計口徑計算,2010年新材料產業規模超過1300億元,但由于新材料產業具有基礎性產業的特點,其產業規模的擴大對于擴大其他產業的規模具有乘數效應,未來該產業的市場空間將更加廣闊。
自主創新 推動行業持續穩健發展 在資本市場,新材料概念的炒作不斷升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資本進入該行業,整體而言,目前市場上相對充裕的資金進入該行業確實對其發展帶來了利好。 目前,新材料行業內重復建設、資本泡沫、創新不足、產能過剩等隱憂普遍存在。由于我國新材料產業整體水平比較落后,層次不高,自給率尚不足50%。很多高科技領域的新材料完全依賴進口,而國內只是提供原材料和生產初級產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行業分析師認為,要根本改變新材料產業落后現狀,關鍵在于新材料行業自身要加強研發與產業的融合,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使研發成果迅速實現產業化。 提升行業創新能力,應避免不顧實際盲目投資現象。以化工新材料為例,目前不少省份都在上馬化工新材料項目,在總體技術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大量投資投向了中低端產品。 據了解,我國聚甲醛裝置產能已達29萬噸,2010年的開工率僅有三分之一,目前仍有大量在建籌建項目,如果這些項目全部上馬,產能將增長2倍以上。然而這些在建項目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投產后可能會對行業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為此,在日前舉行的化工新材料發展交流會上,中國石油(601857)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表示,應當對中低端產品提高準入門檻,降低產能過剩的風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