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稱新興市場將面臨資金流出壓力
IMF認為,新興市場面對雙重危機,不僅要處理內部的經濟過熱及信貸風險,還將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負面影響。而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新興市場或將面臨資金流出的壓力。雖然目前歐美的債務危機惡化,但中國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據證券時報9月24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步履艱難的情況下,預計新興市場將面臨資金流出壓力;此外,全球金融穩定以及全球經濟正步入新一輪危機,預計歐債危機將對歐洲銀行產生2000億歐元的直接影響。
IMF近日發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的低息環境將制造新的金融弱點,因為成熟市場持續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長遠來說會對經濟穩定帶來風險。而新興市場則面對雙重危機,不僅要處理內部的經濟過熱及信貸風險,還將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負面影響。
IMF指出,很多新興市場由于借貸增長過快以及金融杠桿升高,可能增加經濟過熱的風險;此外,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新興市場或將面臨資金流出的壓力,而一旦資金流出,融資成本上升,新興國家的銀行業務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會令銀行資本充足比率下跌5.7%。不過,IMF駐香港分處代表Sean Craig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機會不大,因為目前新興市場銀行體系以及基本因素仍然十分穩健。
IMF認為,全球金融穩定以及全球經濟正步入新一輪危機,雖然各國政府推出措施嘗試救市,但是目前,金融危機正逐步從次級債即私人層面,逐步轉移至國家財政問題的政治層面,市場開始質疑政府解決危機的能力,且各國政府對解決債務風險的關鍵問題無法達成一致,使得全球的金融市場產生信心危機,同時進一步使全球經濟背離復蘇軌道。此外,部分發達國家的資產負債表仍然疲弱,使政治風險陡增,并導致市場產生融資壓力。
在歐洲方面,財政壓力更是蔓延至銀行體系,恐慌情緒持續在銀行體系中循環。IMF認為,預計歐債危機將對歐洲銀行產生2000億歐元的直接影響,歐洲銀行將面臨加快去杠桿的壓力,IMF并呼吁各銀行要強化資產負債表,各國央行要適時注資以支持經濟復蘇。
對于中國經濟,IMF駐香港分處代表Sean Craig表示,雖然目前歐美的債務危機惡化,但由于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在政策上相對封閉,因此預計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歐美經濟放緩只是使得中國的出口貿易有所放緩,而中國的總體經濟發展將仍然強勁。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