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價跌一半 光伏產業寒冬中迎整合潮
來自多家權威市場研究機構的最新數據均顯示,受歐洲市場萎靡及國內市場啟動乏力的影響,今年以來,國內光伏市場全產業鏈產品價格均呈一路下滑態勢。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9月28日最新統計,國內多晶硅現貨主流報價為35-39萬元/噸,比年初(2月15日)68-74萬元/噸的報價低出一半;而光伏電池組件價格也在過去三個月內下降30%。
光伏市場“嚴寒”持續加重之下,一些中小企業紛紛開始萌生退意,而另一些看好產業長期前景的企業則逆勢加碼。繼此前特變電工(600089)、天威保變(600550)擴產多晶硅項目后,最新的例子是29日ST博元(600656)公告擬控股晶硅科技,重組轉戰光伏市場。
業內分析指出,產業整體下行趨勢或仍將持續,但在國內市場漸啟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政策將力挺光伏產業發展及大企業做大做強的大環境下,未來光伏市場景氣度仍將持續走高,只不過會以全行業的整合潮為轉折點。
庫存創新高
小企業逼近盈利平衡點
對于90%份額依賴出口的國內光伏企業來說,德國和意大利等國今年以來因政府補貼下調導致的市場需求萎縮,普遍被認為是國內組件價格下跌的主要誘因。
價格下跌的同時,是眾多企業節節攀升的庫存量。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測算,目前電池片庫存量將至少達10GW以上。而權威機構solarbuzz的最新統計顯示,歐洲市場今年的需求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0%。如果國內廠商均按年初指標出貨,則預計將超出終端市場需求4.4GW。該機構預計,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產量,明年年底組件庫存有可能飆升至22GW。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庫存量大幅攀升,已導致目前一些小企業的生產接近盈虧平衡點,明年被合并或者關閉的可能性增大。
浙江義烏市浪莎集團最近便停掉了已完成設備安裝階段的光伏電池項目。在產業不景氣和資金鏈頻現緊張的現實面前,這成為眾多中小光伏企業的選擇。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過去幾個月里,國內已有50多家太陽能企業倒下,三分之一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迎成本下降
大企業擴張以御風險
產業整體下行的陰霾也波及到了一些大型企業。根據相關券商機構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光伏全行業平均毛利率均出現下滑。其中,電池片與組件毛利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多晶硅與產業鏈一體化企業毛利下降0.8個百分點。在美國上市的尚德、晶澳、中電光伏、賽維LDK等光伏企業,二季度業務均出現虧損。
然而,在業績下滑和庫存量攀升的現實面前,國內眾多大型廠商紛紛維持其年度出貨計劃指標。事實上,盡管業績出現虧損,但根據資訊統計,今年前6個月,包括晶澳、中電光伏和常州天合在內的眾多廠商出貨量均出現增長勢頭。其中,常州天合上半年出貨量同比增長77%。
李勝茂表示,眾多光伏企業為了鎖定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往往傾向于和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減少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巨大風險。特別是擁有全產業鏈優勢的企業更易利用這一優勢維持供貨量的穩定。在中小企業紛紛退出市場之時,大企業仍可繼續憑借規模擴張來應對產品價格下跌帶來的成本壓力。
北京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徐征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下半年以來,一些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安裝量已出現增長勢頭,特別是發改委光伏固定上網電價方案出臺之后。他指出,國家“十二五”期間將有意扶持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這是眾多擁有規模優勢的企業長期看好國內光伏產業前景的依據所在。
新近披露的《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形成1-2家5萬噸級多晶硅企業,2-4家萬噸級多晶硅企業,1-2家5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8-10家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