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危機 光伏企業擴張豪賭
上輪危機還未結束,下輪危機卻已襲來。
原本光伏企業寄望2012年的光伏市場會出現好轉,數據預測卻打破了它們的美夢。近日,國際咨詢機構IHS iSuppli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為21.9GW,只有25%的增長速度,而2012年的增速則在20%以內。這與光伏曾經的高速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2010年全球光伏的增速高達139%。
光伏行業正在遭遇史上最嚴寒的冬天。蹊蹺的卻是,光伏大佬們似乎不懼寒冬,依然選擇了產能擴張。這背后是孤注一擲的豪賭,還是另有隱情的苦衷?
危機繼續
“縱觀過去,光伏行業過去也曾有低谷期,但從沒有超過一年,2011年是個例外。”IHS iSuppli光伏行業首席分析師Henning Wicht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目前,這場光伏危機已從年初延續至今,甚至比金融危機時受沖擊更大。金融危機時,光伏企業只用幾個月就走出了低谷,并隨后爆發出“小陽春”行情,但2011年全年都處于慘淡低谷中。
此前,光伏行業曾有樂觀分析認為,隨著需求回暖,2012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將出現拐點,而今這個預測也落空了。
讓行業備感揪心的是,光伏業一邊是持續的需求危機,一邊是嚴重的產業過剩。2011年光伏組件產能預測將超過50GW,為今年需求的兩倍。在供過于求的驅使下,很多供應商陷入價格戰,以低價換取訂單,數據顯示,目前光伏供應組件的價格已比2010年年底時低35%左右,從12元/瓦直線降到8元/瓦左右。
光伏安裝商中環工程總裁顧華敏表示,在此情形之下,很多廠商擔心價格繼續下跌,只好虧損甩賣庫存,這反而讓市場的整體報價進一步走低,不過他指出,這種下跌將隨著庫存的清理完畢而自動停止,“市場價格會逐漸穩定下來,只不過很難回到去年的高點了。”
業界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國光伏企業危機遠比想象中要大,中小企業在死亡線掙扎,而大企業也股價狂跌,巨虧不已。甚至有一些企業的庫存嚴重,但并沒有在財務報表上體現出來,“可謂冷暖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在行業哀鴻遍野的形勢下,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裁員的苗頭。
“公司已撤銷眾多有名無實的虛職,已開始有人離職。”一位江蘇光伏企業人士對記者透露,行情好時,光伏公司大肆高薪招高管;行情不好時,公司則裁員增效,多數高管一人身兼多職。
常州天華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謝瀟拓對記者表示,因為銀根緊縮,目前大企業資金鏈緊張,從銀行拿不到很好的利率,而中小企業根本無法貸到錢,日子都不好過。據悉,在過去幾個月僅在常州就有多家光伏小企業倒閉,這股風潮而今已在全國蔓延。
“更艱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Henning Wicht預測,明年上半年整個行業將面臨大危機,在最主要的歐洲市場,各國受到歐債危機影響都在進一步下調光伏補貼,下調比率仍然未知。
他透露,德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已有人提出要封殺中國的光伏組件;而意大利決定對歐洲本地生產的光伏產品提高10%的補貼來對抗中國產品;西班牙市場在經過2010年的迅猛增長后,因財力不濟而補貼大幅下降,市場萎縮。“明年將是個市場節點。”他如此表示。
變局前夜
奇怪的是,盡管行業已處于史上最低谷,但仍無法阻擋中國企業擴張的腳步。
截至2011年年底,常州天合、英利新能源的產能都將達到2GW,無錫尚德則在2.4GW左右,而后起之秀晶澳的產能已超過了尚德,到年底將達到3GW。而其他光伏企業諸如晶科能源、林洋新能源等,擴張速度也在100%以上,產能或達到1.5GW。
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光伏產能過剩為10GW,其中8GW來自中國,到2012年產能過剩將上升到驚人的22GW。
為何在明知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光伏公司依然瘋狂擴張?
一位晶澳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大家都知道整個行業已嚴重過剩,但問題是,你停止了擴張,別人不會停止。這樣一來等過了寒冬期,你的市場份額就會被別人給搶走了。”
晶澳是近兩年擴張最為迅猛的企業,它2005年成立之初正值無錫尚德美國上市、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成為首富之時,而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是,它僅用5年時間就在產能上超過了尚德。
不過上述業界人士指出,晶澳雖在產能上超過了尚德,但在實際出貨量方面,尚德仍然超越晶澳,成為全球出貨最高的光伏企業。“對于光伏企業而言,產能往往比較虛,出貨量才能比較真實地反映一個企業的規模。”
“大佬們都在利用此次危機擴張,目的是重排座次。”謝瀟拓認為,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眾多企業們處于觀望狀態,包括天合、英利這樣的大企業也小心謹慎,不敢盲目擴張,但尚德卻趁機擴張了一倍,隨后在市場行情爆發時,尚德趁機大賺了一筆,讓很多當時觀望的企業后悔不已。而今又到低谷時,很多企業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寒冬”不剎車。
“問題是,如今已與2009年大不一樣,當時全球市場還處于供不應求,現在則是嚴重過剩。”謝指出,產能過剩導致廠家們大打價格戰,利潤進一步降低,而客戶也趁機壓價,整個行業處于一片慘淡氛圍。
謝瀟拓認為,現在尚德、晶澳、天合、英利同處市場的第一陣營,這幾家企業在質量、品牌、成本上都相差不大,未來一年將是決定誰是老大的關鍵時刻。而諸如晶科、林洋新能源等企業也在拼命躋身第一陣營,所以即便在產能過剩之下,眾多企業依然選擇了逆勢擴張。
不過,瘋狂的隊伍中亦有身不由己的企業。江蘇一家光伏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今年的擴張的企業中,部分企業是無奈之舉——2011年的擴張計劃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經制訂下來,廠房建好了,設備的錢也預付給外商,現在已經騎虎難下,“只能先把設備裝好,等個一年半載,有訂單了再招工人進行生產。”
光伏市場的畸形擴張,讓業內擔憂不已。上述業內人士直言,希望政府能在環保、質量等面對企業的擴張有所限制,“再這樣擴張和無休止的價格戰下去,對大家都是損人不利己。”
事實確實如此。IHS iSuppli預測,2011年歐洲的光伏安裝量占到全球的63%,而到2015年,將只有33%。
一位業界人士說,只要熬過2012年行業就將迎來曙光,“但恐怕有很多光伏企業會死在黎明之前。”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