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田營再生鉛產業雙贏的“出路”
2011年11月9日 中國經濟時報 “現在一聽說你是涉鉛企業就會用異樣目光看你,似乎永遠脫不了污染帽子,如同你是瘟疫一樣,鉛排放其實是可控的,再生鉛企業也并不都是青面獠牙的惡鬼。”10月31日,天能電池集團安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星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天能集團安徽公司位于安徽省界首市田營工業園,該園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環保部批準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2010年又獲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園內企業華鑫集團制定的《再生鉛及合金錠國家標準》,被國家有色金屬協會作為一項行業標準實施。因此,作為首批7個成員中之一,產業園方向也主要是鉛。 但記者實地采訪發現,即使在這樣一個國家認可的園區化發展模式中,再生鉛企業一方面要面臨著行業無序競爭帶來的生存壓力,區內上下游企業生存苦樂不均;另一方面,無區別的、不斷趨緊的行業政策又為其隨時關門增添了變數。 界首:“撿來的”礦產城市 “寧愿斗死也不愿餓死,看見別人撿破爛能掙這么多錢,大家都去撿,也不知道有什么危害,再說了,窮極了,有點危害又算得了什么。”剛走出界首汽車站,聽說記者要去田營,拉電動三輪車的田營村村民張榮主動和記者攀談起來。 位于皖豫交界的安徽省界首市田營鎮,人均不足二分地,無任何地緣優勢與資源優勢,為了“糊口”謀生,加之幾千年制陶工藝傳承熏陶,這里農民一直在全國收廢鉛制品。 據張榮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為解決吃飯問題,許多家庭均將廢舊鉛回收、冶煉、加工作為生存來源之一,而回收舊電瓶、冶煉再生鉛帶來看得見的效益又讓周圍更多農民加入了這個行業。在田營鎮,全鎮1/4的人口依賴小煉鉛生活,成為全國最大的廢電瓶、廢鉛集散地,其容納量占到全國的一半,田營因此成了鉛污染泛濫區。 “對這種家庭作坊,政府取締行動總是在取締人員前腳剛走,后面又干了起來,老百姓回收回來物資總歸要有個出口,單純關停只會讓污染更嚴重。”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院院長季昆森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清潔、循環發展在田營顯得不但迫切而且必須。 基于此,1999年界首對田營鉛冶煉企業進行強制性搬遷,取締拆除了散落在村莊附近的所有小煉鉛點和小冶煉爐,嚴禁廢舊電瓶進村,以從源頭切斷原料來源。之后,按照“化零為整”原則,對年產量2000噸以上的12家冶煉企業劃撥300畝土地,統一搬到遠離村莊的湖荒地進行集中管理,由此,田營冶煉在做大做強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進園還不能解決排放問題,2000年我們組建了松散型華鑫鉛業有限公司,把12家分廠劃為11個生產車間,按標準要求建設了冶煉爐、煙道、冷卻水箱、 抽風機、除塵袋和沉降室等袋式除塵配套設施,之后多次進行技術改進,田營冶煉企業徹底擺脫了散亂、小規模、高污染的生產狀態,走向規模化、規范化生產。” 界首市田營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段克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田營的貢獻 “給企業合法、合理的健康生存空間,同時,又兼顧百姓就業、健康,使兩者能有機統一互惠互利。”季昆森說,這就是田營的貢獻之一。 “環保既是再生鉛企業的本職,也是再生鉛企業具有的競爭優勢。” 李星旺對記者介紹說,田營冶煉企業用的廢舊金屬原料,環保風險比用礦開采要小得多,再生鉛與鉛礦相比,生產成本低38%,能耗為原生礦鉛的25%至 31%,噸鉛可節約成本1360公斤標煤,減排固廢98.7噸,節水208噸,減排二氧化硫0.66噸,因為礦從開采提煉到金屬,含鉛量很低,但鉛酸蓄電 池含鉛量60%以上,且絕大部分是可用金屬,環保風險比原生礦冶煉小很多。 另一方面,我國是用鉛大國,鉛消費涉及到飛機、火車、汽車、電動自行車等眾多領域。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再生鉛產量達到123萬噸,占鉛產量33%。2010年再生鉛產量將接近150萬噸,占鉛總量的比例提升至38%,再生鉛產業已成為鉛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田營,廢舊涉鉛產品回收量占全國近一半,鉛錠占廢舊電瓶回收量1/3,2010年區內龍頭企業華鑫公司再生鉛產量達到33萬噸,占全國總量的1/4左右。 “從2010年開始,鉛原料也開始從國外進口,再生鉛產業發展尤其重要。目前,田營園區內聚集著12家廢舊鉛冶煉、深加工企業和7家廢舊塑料加工企業,進來一個舊電瓶、出去一個新電瓶的循環經濟在田營早已實現。”季昆森說,當前中國資源發展一個重大困境是資源短缺,
資源再生利用有望緩解這一困境。
再生鉛行業急需規范 雖然,田營的探索是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的方向,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類似田營工業園企業遇到的問題能否解決,則是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華鑫集團是田營工業園龍頭企業,這個當初由12家涉鉛企業合并組成的企業,一度成為各地治理楷模。但記者采訪時,這些企業不是停產“檢休”就是處于非正常生產狀態,企業負責人聽說采訪均很“窩火”。 “國家清理整頓發現,全國3000多家鉛蓄電池廠至少有1000家企業達不到標準,真正合格只有400來家,成品廠活下來的少,現在鉛的價格比以前降了2000元/噸,正規冶煉企業噸原來利潤只有1000元左右,現在加工一噸就虧損1000元左右。”李星旺說。 正規再生鉛企業加工越多虧損越多,而無數小地煉因為“三無”,且無任何環保投入,成本低,仍然能盈利,雖然政府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關停取締一批非法 企業,但很快又會死灰復燃,符合行業準入條件等國家產業政策的規范經營的企業飽受壓力和困難,高壓調控的結果反而導致正規企業被擠出。 李星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單從稅收看,再生鉛企業2009年可退稅70%,每噸賺300多元,2010年退稅50%,只能賺200元,今年取消退稅政策,加之下游需求減少,虧本是注定的。 “再生資源行業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過分,解決目前困境,應鼓勵企業與農民參與再生資源回收,探索生產責任延伸制度,加快廢舊鉛酸蓄電池規范化交易和集中 處理,對含鉛廢物建立合法有序的回收渠道,同時對再生鉛冶煉企業應在全國實施控點、控面規范布局、扶大關小、獎優懲劣,以逐步建立規范、高效、覆蓋全社會 的再生鉛回收利用體系。”段克祥建議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