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鋒芒暫歇,難掩“硬漢”本色
我國是鎢資源儲量大國和生產大國。根據USGS 最新地質報告顯示,我國鎢資源儲量占全球總量的65%,是最大的鎢資源強國,國內鎢資源分布較為集中,湖南、江西和河南三省資源儲量占國內資源儲量的 74.6%;依賴于豐富的鎢資源,我國也是鎢精礦生產大國,2010年,我國鎢精礦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5%,是全球最大的鎢精礦供應國。
鎢行業整頓正在進行時。依賴于豐富的資源,我國鎢精礦開采濫采亂挖的現象嚴重,使得我國鎢資源基礎儲量逐年下降。自2002年起,我國對鎢行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分別實施了行業準入制度、生產總量限額制度和出口配額制度,逐步加強了對鎢礦開采行業的整頓,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行業內部資源的整合也正在進行,目前五礦集團成為國內鎢行業的龍頭,控制著國內鎢資源總量的58%,在出口配額產品的比例也高達80%,成為真正的鎢業航母。我們認為,隨著國家對行業整頓的進行,我國將逐步掌握鎢行業的定價權,對行業未來發展有利。
下游需求方興未艾。鎢行業的下游主要為硬質合金、特種鋼、鎢材、鎢化工等行業,其下游需求占比分別為45%、33%、14%和8%。我們認為,下游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于硬質合金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切削刀具行業的發展前景較為廣闊,隨著中國機械化的進程,數控刀片將迎來發展的機遇,引領鎢下游行業需求的增加;特鋼行業、鎢材、鎢化工行業將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
鎢精礦成本是價格的支撐。我國目前鎢資源以白鎢礦為主,由于其難以選冶,因此長期以來國內鎢精礦生產以黑鎢礦為主,目前黑鎢礦的儲采比不足10年,未來增加對白鎢礦的開采成必然,也意味著采選成本的上升。根據相關專業的測算,國內黑鎢精礦成本在13.5萬元以上,隨著資源價值的重估及白鎢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未來鎢精礦的成本將超過黑鎢精礦成本,按照目前15.5萬元/噸的鎢精礦價格水平,再次跌入成本線以內的可能性較小,未來成本線將給鎢精礦價格帶來較為明顯的支撐。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