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私車補貼政策遭“炮轟”
2011年11月17日 經濟觀察網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日前再次批駁了國內針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認為“不能拿納稅人的錢去補給某部分消費者”,同時這種脫離實際的刺激性消費會致使新能源車成為一種奢侈品,造成資源浪費。 潘家華是在闡述國內各城市的“低碳規劃”時發表上述意見的。他指出,目前中國的新能源發展尤其要避免“大干快上”的“大躍進”。他以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為例,認為“對于私人購買電動車,北京市在國家給予的6萬元補貼基礎上,再補6萬元,這在學理上是說不同的,不能拿納稅人的錢來補給某部分消費者”。 此外,潘家華認為這種做法在經濟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這樣的投入不一定會得到相應的產出,在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沒有普及的情況下,消費者即使買了電動車也最終會閑置”。 在潘家華看來,待新能源的市場化達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帶消費。但在尚未達到大規模競爭的商業化環境時,大規模的研發應該是投入的重點。“不要把新能源汽車當成奢侈品,那樣只能帶來浪費。” 實際上,這并不是潘家華第一次“炮轟”新能源補貼政策,從國家擬定該政策開始,他就一直以“反補貼者”的形象在各種公開論壇上批駁私人購車補貼的做法。在去年9月的某次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潘家華就曾因為批評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而指令限電、利用財政補貼電動汽車等能源措施和政策“荒謬”而引起轟動。 不過,雖然站在納稅人的角度,但潘家華將納稅人和消費者割裂的說法并未獲得業界一致贊同。而他建議的“交叉補貼法”,也即“從柴油、汽油消費中間征收一點,從消費者中間征集經費來補貼電動汽車消費者”的做法也被認為在現有環境下缺乏一定的可行性。 潘家華的再次炮轟正值全國各城市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私人購買鼓勵政策正在升溫的節點上。 日前,關于北京市私人購買新能源車不僅不用搖號,而且有望不受“限行”的消息備受關注。今 年年中,由北京市科委、市財政局牽頭編制的《北京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方案》通過國家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委審批,按照此方案, 在國家補貼的6萬元基礎上,北京市將按照電池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助,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也即,在北京購買純電動車,最高可獲得12萬元的政府補貼。 此外,方案明確規定,在北京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可直接上牌,無需參加小客車指標申請搖號,但新能源車是否不受“限行”仍未有明確消息。 根據北京的計劃,今后5年,北京市將大力推廣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規模將達到4萬輛以上。 除了北京,全國范圍內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私人購買鼓勵政策也正在普及。就在上周,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試點城市在落實好中央試點政策的同時,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鼓勵政策,落實免除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 此外,據工信部發布消息稱,四部委還宣布成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督導聯絡組和專家組(簡稱“新能源汽車督導組”),并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督導檢查工作作出了整體部署。近期,督導檢查組將奔赴25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進行督導檢查。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