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團:大項目助推大發展
2011年11月22日 甘肅日報
金川集團公司科學謀劃“十二五”規劃,更大規模、更高水平地進軍關聯性強、發展前景好、經濟效益顯著的戰略型新興產業,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踏步向千億企業邁進。 時值冬日,寒氣襲人,但在位于金昌開發區的金川集團公司新廠區工地上,仍然是一派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景象。年產6萬噸電解鎳擴能改造工程、年產1.5萬噸海綿鈦、年產1萬噸羰基鎳、年產5000噸羰基鐵等一大批重點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金川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志強說,今年,公司安排續建和新建的重大項目達到40多項,總投資超過80億元。這些項目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技術起點高,科技含量大,市場前景好,將對公司產業升級、新材料開發、效益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傳統主導產業煥發生機 進入金川集團公司冶煉廠,一座高大的冶煉爐格外醒目,這就是全球最大的富 氧頂吹鎳熔煉爐,它采用JAE富氧頂吹浸沒噴槍熔池熔煉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將該技術應用于鎳熔煉工業化實踐,具有對物料適應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能耗 低、處理量大、金屬回收率高、環保效果好等特點。 近年來,金川集團以科技為先導,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組織實施了礦山改擴建、選冶化系統技術改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全面提升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調整優化了產品結構,節能減排邁上新的臺階,傳統主導產業“脫胎換骨”,重現生機。目前,金川鎳礦所含21種元素中有16種貴重金屬得以提取和利用,礦石回采率達95%以上;選礦年處理能力達到1000萬噸,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內同類礦山企業的先進水平,選礦回收率提高了1.5%;萬元產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5.78%。企業經營規模和經濟總量得到進一步擴張,目前已形成年產鎳15萬噸、銅50萬噸、鈷1萬噸、化工產品280萬噸的能力。2010年,全公司生產有色金屬總量52萬噸,營業收入達到923億元。
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實現重大突破 今年,金川集團公司與蘭州交通大學的技術合作結出碩果,順利建成了國內首條寬幅太陽能真空復合鍍膜生產線,年可生產真空復合鍍膜200多萬平方米,產品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最高性能,標志著金川集團在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面對全球新興產業日益加劇的競爭,金川集團公司近年來先后開工建設了高精度銅及銅鎳合金管棒材、鎳及鎳合金板帶材、離子膜燒堿、海綿鈦冶煉、羰基鎳和羰基鐵粉等一大批新材料新產品項目,延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立足電子、電池、國防、軍工和航空等領域對功能性材料的需求,金川集團進行了電解鎳粉、超細鎳粉、鎳扣、鎳鈷氧化物粉末及貴金屬粉末的研制開發,高純鎳、鈷、銅產品深受美國和日本市場青睞。同時,積極進入太陽能、二次電池、超級合金等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搶占參與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通過項目推動,目前,金川集團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已超過20%,技術創新對企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60%。
“循環”發展效益明顯 今年7月中旬,金川集團公司110萬噸/年銅爐渣選礦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從冶煉廢渣中回收銅金屬量1萬多噸,相當于一個年產200萬噸、品位0.5%的中型銅礦。通過浮選后的尾渣,還可作為生產水泥等建材的上好原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 金川集團公司圍繞回收消化冶煉煙氣、煙灰、爐渣等廢棄物資源,實施了一大批循環經濟項目,不僅取得了凈化環境、減少污染的良好社會效益,而且變廢為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前不久,公司新建的35萬噸硫酸工程正式竣工投產,年可消減二氧化硫量22萬噸,年生產硫酸35萬噸。至此,包括已建成使用的53萬噸、70萬噸等硫酸生產系統,金川集團目前已形成了年產252萬噸硫酸生產能力,二氧化硫利用率達到95%以上。硫酸又成為地方化工企業上好的原料,目前,金昌化工產品年產量已達到400萬噸,產值超過30億元。 過去,冶煉銅轉爐產生的大量白煙灰存放難度大,污染嚴重。今年初,金川集團投資1億多元的白煙灰綜合利用項目正式建成,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提取生產出氧化鉍、氧化鋅、金屬銦、三鹽基硫酸鉛等4種新產品,年銷售收入上億元,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