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價與生產商的痛苦臨界點
鋁價周一跌至2011年年內新低,進一步跌向全球生產成本曲線的底部.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鋁CMAL3目前每噸不到2,100美元,供應方肯定會有所回應,問題只在于何時及何處.
上周力拓所宣布的決定,顯然凸顯了這一點.力拓宣布將永久關閉年產能17.5萬噸的英國Lynemouth煉鋁廠.不過實際上,關閉Lynemouth鋁廠的消息已經預警過一陣子,而且看來比較像是力拓煉鋁事業的戰略性重組,而不是對最近鋁價大跌的直接反應.
力拓也準備求售澳洲與新西蘭的煉鋁廠,并且開始檢討研究美國的Sebree廠.力拓這些事業的營運成本都高于在加拿大的核心產鋁基地,力拓形容自己是在為鋁事業進行精實瘦身,但看起來似乎目標是更長期的成本安排.
中國快速反應
如果近年的歷史經驗足以作為參考,那麼鋁減產最大且最快的地區將不是歐美,而是中國. 中國龐大的煉鋁業領域之中,許多業者的成本仍然相對偏高,在景氣最好的時候,利潤仍然十分微薄.
在2008年底及2009年初鋁價大跌時,中國煉鋁業者是最快反應的一群.當時LME三個月期鋁崩跌至每噸不到1,300美元.在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期間,中國全國煉鋁產能運轉減少幅度相當于年率減少350萬噸.
雖然歐美生產商也作出抑制產能的回應,但他們的反應速度比較慢.整個供應面的反應一直到2009年上半年才達到高峰.
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煉鋁業者已經重啟產能,充分展現出中國是變化速度最快的生產國.
中國產量大減
如今價格再度跌到生產商的痛苦區域,相同模式會重演嗎?當然,從中國上個月鋁產量大減的情況判斷,似乎是如此.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CNIA)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鋁產量大幅減少.10月的日均產量由上月的5.27萬噸跌到4.81萬噸.折合成年率為減少168萬噸.問題在于,這是否"真實"反映了中國國內情況,抑或只是一次統計數據異常.
本月稍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另一批數據顯示,年率減少幅度更大,達到188萬噸,不少中國的鋁業觀察人士也為之側目.這種減少幅度前所未見,即使與2008年尾段的低迷時期相比也毫不遜色.
熟悉中國統計數據的人士認為,中國的十一長假可能造成數據扭曲.由于假期會延誤數據申報,這個因素不時會造成中國月度統計數據出現暫時性異常現象.
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數據只能讓這些疑慮獲得部份化解.大趨勢還是一樣,向下,而且是大幅向下.不過該協會統計的10月折合年率產量為1,760萬噸,比國家統計局的高出90萬噸.
一直到9月,這兩組數據之間一直維持穩定的落差,不禁令人懷疑究竟何者比較準確,以及它們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這個問題只能靠接下來幾個月的數據解答.就算假設中國生產商現在正對價格下跌作出反應,如果這只是中國國內市場的自我調整平衡,則這些討論的實際意義有限.
中國10月原鋁凈進口量仍然不大,但鋁制品凈出口量很高.中國減產要強烈影響到中國以外市場的話,還需要別的因素產生變化.
中國以外產量上升
中國以外地區的10月鋁產量仍在增加.根據國際鋁業協會(IAI)的數據,10月的折合年率產量達2,588萬噸,創紀錄高位.這所反映出的,是波灣地區(海灣地區)產能擴張,導致當地產量持續快速成長.波灣地區年率產量增幅仍高于20%.其他地區10月產量則大多沒什麼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西歐及北美等地區的鋁產量仍然遠低于2008年金融風暴之前的水準.
2008-2009年期間成本最高的產能設備遭到冷凍,許多都尚未重啟.舉例來說,力拓的Lynemouth煉鋁廠在宣布關閉之前,尚未回到產能全開.挪威Norsk Hydro(NHY.OL: 行情)日前剛宣布,將暫緩Sunndal煉鋁廠的全面重啟產能.換言之,"容易"忍受的痛苦都已經吞下了.下一回合的減產將會更加困難.
防御性操作?
這一點關系重大,因為在新爆發金融危機及金屬價格大跌之際,鋁已成為備受青睞的防御性操作,正是基于這些生產成本考量.這種操作的前提假設是,鋁價目前下檔空間有限,因為如果進一步下跌,勢必會引發供應方作出回應.
表面上,這個假設沒有什麼問題.每家生產商都會仔細評估計算自己的業務,以了解必要時還能削減哪些部分.最困難的問題在于何時及何處.
如果中國生產商現在對價格作出反應,支撐價格的效果只會在中國國內,直到中國的進出口也出現反應.如果市場等待中國以外地區的生產商作出反應,將必須等上更長一段時間,因為成本最高的產能原本就已停擺,而且電解鋁的關鍵成本因素電力合約,很少直接反映現價,因此為金屬價格短期波動提供了一段時間緩沖.
唯有鋁價長期維持在低位,或開始進一步下跌,產商才會減產.鋁確實可以當作防御性操作.但未必是現在.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