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調整完善資增值稅政策 多行業受益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頒布《關于調整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及勞務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對2008年出臺的原有政策進行了調整,受惠行業范圍顯著擴展。
目前,國家正醞釀更多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惠措施,其中稅收是最為直接的手段。而此次調整中,國家對享受優惠的企業、產品做出了進一步詳細規定,其中體現的定向減稅理念,將對相關循環經濟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顯著促進作用。
稅收優惠面進一步擴大
垃圾、污泥處理等更多環保行業得以享受優惠
據了解,2008年出臺的《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對多個相關業務采取了稅收優惠措施。而在此基礎上,此次新方案對自產產品免征增值稅的產品,增加了以建筑廢物、煤矸石為原料生產的建筑砂石骨料一類產品。同時,原來只對污水處理勞務免征增值稅,新方案則把垃圾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等勞務也納入了免征范圍。對于享受增值稅全額即征即退的優惠業務名單,新方案也在原來5類產品的基礎上增加到12類產品。
此外,對于增值稅50%即征即退的優惠產品名單,新方案在原先基礎上新增以廢舊石墨為原料生產的石墨產品等8類產品,調整后享受半額增值稅即征即退的自產貨物銷售名單增加到14類,為原來的兩倍有余。除此之外,新方案還新增一檔優惠稅率,規定對銷售以三類農林剩余物為原料生產的相關產品的,增值稅的80%可即征即退。
稅收調控引導綠色經濟
注重通過鼓勵和優惠政策促進資源利用和環保產業發展
循環經濟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被視為我國構建“兩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未來5年將在循環經濟領域實施“十百千”行動,即建設循環經濟十大工程,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和鄉鎮100個,培育循環經濟示范企業1000家。2010年我國循環經濟產值超過了1萬億元,而到2015年將有望達到1.5萬億元,就業人數將超過2000萬人。
有關專家表示,此次調整有利于構建和完善我國資源環境稅政策體系,既體現出政府支持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又體現出發展環保產業、保護環境的過程中應采用鼓勵為主的手段。
對于國家引導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目前,業內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加大處罰力度,出臺環境保護稅;一種是通過鼓勵及優惠政策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充分利用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從國家持續加強綠色產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動向來看,目前是注重通過鼓勵和優惠政策來促進資源利用和環保產業發展的。
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系副教授俞敏曾表示,通過稅收減免政策的正向激勵,降低相關中小、鄉鎮民營企業的稅負,實現稅收政策調控引導綠色經濟行為,可能比加大處罰為主的策略更加有效。
俞敏強調,政策執行中一要注意與環保主管部門的合作與信息共享,加強對優惠政策申請人的資格審查,確保優惠政策實施的合法性與有效性;二要加強新政策的實施宣傳,稅務主管部門應注意對小規模納稅人加強財稅輔導。“納稅人銷售(提供)規定的免稅產品(勞務),如果已向購買方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應將專用發票追回后方可申請辦理免稅。凡專用發票無法追回的,不予免稅。”
企業享受優惠有“條件”
提高享受門檻,正規綜合利用企業將有望從調整中獲利
“此次調整體現了規范、延續的精神,加大優惠力度以鼓勵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稅學院稅務系主任劉穎表示,“規范”指的是增加和明確可享受增值稅優惠的節能環保具體的行為標準、行業標準;“延續”是一些支持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本已到期,如“三剩物、次小薪材”等繼續執行優惠政策,保證了延續性。
此次調整中,對享受優惠的企業及相關產品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包括循環利用產品中再生利用的比例、核算方式、項目環評、污染物排放等狀況。如生產過程中排放污水的,要求其污水已接入污水處理設施,且排放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享受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優惠政策的廢塑料綜合利用生產企業,必須通過認證;利用油田采油過程中產生的油污泥(浮渣)的生產企業必須取得《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證》等。
而對于此前被取消增值稅優惠的再生鉛行業,此次調整可能使正規企業獲利。200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的通知》。按照這一通知,從今年1月1日起,廢舊電瓶回收企業增值稅退稅優惠取消。而此次調整中規定,以廢舊電池、電解廢棄物、電鍍廢棄物等為原料生產的金、銀、鈀、銠、銅、鉛、汞、錫、鉍、碲、銦、硒、鉑族金屬,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增值稅退稅政策得以恢復。
但與之前的“先征后返”優惠政策相比,此次增值稅退稅政策對于享受目標要求做了明確的規定:一、增值稅退稅對象由原來的回收企業,到現在的“綜合利用危險廢棄物的企業”;二、具體規定退稅享受對象的資質:必須取得《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證》;三、生產原料中上述資源的比重不低于90%。
業界人士認為,上述條件事實上抬高了增值稅退稅享受的門檻,從政策上鼓勵正規的、有資質的企業進行生產,規整了三無企業的生存環境,這將在一定程度改善再生鉛行業目前三無企業因原料成本優勢而壓制有資質企業生產的畸形發展模式。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