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銅涉污:被指禍及數十萬人
繼紫金礦業之后,另一礦產巨頭江西銅業也被曝污染。昨日,新華社發表“新華視點”文章稱,“江西銅業集團下屬的多家礦山企業,多年將工業廢水排入樂安河,禍及下游數十萬群眾”,造成了當地“農田拋荒,癌癥高發”。
對此,江銅集團內部人士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已看到該稿件,并表示公司在環保方面的投入一直很大,事實并不像新華社所說的那樣。
在昨日刊發的題為《上市公司排污 責任推給“歷史”?——江西省樂安河流域遭污染調查》的文章中,新華社寫道,造成江西省興德市污染的主要是江西銅業旗下的德興銅礦。
根據江西銅業集團網站,德興銅礦位于江西省德興市,是江銅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屬企業。上述江銅集團內部人士稱,該銅礦歷史悠久,目前產能占到了江銅總產能的76%,而且近年來仍在擴產。
上述人士不愿具名,因其并非公司指定的發言人。
“20年來全村沒一人通過征兵體檢”
新華社在昨日的稿件中稱,樂安河是鄱陽湖的重要支流,歷史上被德興、樂平兩市百姓稱為“母親河”。然而,隨著德興銅礦等礦山企業“不斷擴張”,下游的樂平市深受污染之害,涉及9個鄉鎮約42萬人。
江銅今年發布的2010年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江銅集團礦產銅17.2萬噸。而德興銅礦擴產后為13萬噸。上述江銅內部人士稱,由于近幾年來德興銅礦還在擴能改造,所以其產量在近三年中是“穩中有升”的。
在緊鄰德興市的樂平市名口鎮戴村,新華社引述村民的說法稱,由于樂安河上游多年來污染嚴重,素有“油料村”之稱的戴村已有2800多畝地無法耕種,近20年來全村沒有一人通過征兵體檢,僅癌癥患者就有70多名。“如果碰上大雨或者發洪水,上游的污水一下來,稻田就要減產甚至絕收,連河里的魚都要死光。”
新華社稱,上述污染危害得到地方政府確認。樂平市政府在去年10月上報省政府的“請示”報告中稱,由于受到樂安河污染影響,部分沿岸村鎮的井水僅為地下水四類水質標準,不能直接飲用。相關群眾肝臟發病率高于其他地區,血檢不合格面廣。
不僅是樂平市。新華社稱,今年4月,德興市香屯鎮五星村查出數十名兒童血鉛超標。當地村民認為,都是臨村而建的江西銅業集團下屬企業金德鉛業公司“惹的禍”。村民周花秀說,廠里排出的煙塵里有鉛,碰到下雨天,染得地面都是黃的。
“德興銅礦每年向樂平市
支付賠償金18萬余元”
對于新華社所指的污染問題,前述江銅內部人士稱,已見到該新聞,“這肯定會對公司產生影響,但事實并不像新華社所說的那樣。”
德興銅礦環保部主任潘兵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稱,近幾年德興銅礦的環保投入已超過2億元,德興銅礦已完全實現了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不可能出現污水外排現象,樂安河中下游的水質已經得到很大改善。
“我們環保的投入很大。每年僅在德興銅礦上的環保投入就達到了2億元。”前述江銅集團內部人士說。
江西銅業2010年的年報顯示,江西銅業去年的利潤總額高達59.8億元,營業收入高達764.4億元。據此計算,在德興銅礦的環保投入上,占其利潤總額的3.34%、總收入的0.26%。
而據新華社援引的樂平市政府調查報告,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于上游有色礦山企業的生產,樂安河流域每年接納的“三廢”污水排放總量達6000多萬噸,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屬污染物種類有20余種。由此帶來一系列損失,如9269畝耕地荒蕪絕收,1萬余畝耕地嚴重減產,沿河9個漁村因河魚銳減失去經濟來源,相關人群重金屬中毒病癥和奇異怪病時有發生。
新華社文章稱,2001年,樂平市政府、德興銅礦等單位達成“樂安河樂平段農田賠償協議”,依據環保部門1991年對樂安河樂平段農田污染調查的結果,由德興銅礦等礦企每年向樂平市支付賠償金18萬余元。
“即便這點賠償金,受害群眾大都反映‘從未領到’。”文章說,有村民表示,“對于樂平市受污染影響的40多萬人來說,18萬元賠償款如果發下去,人均還不到1塊錢。”
弱化的基層環保部門
據新華社報道,雖歷經近40年申訴,樂安河沿岸仍有部分村莊連基本的飲水問題都未解決。無奈之下,戴村村民自2009年起派代表通過“一切合法途徑”,與排污企業打起“持久戰”。
一些沿河居民呼吁,“利稅大戶”不應成為企業污染的擋箭牌。
擋箭牌的說法,新華社是這樣報道的:對潘兵關于水質改善的說法,樂平市環保局長黃林給予肯定,理由是目前“地表水監測正常”。“但面對記者質疑,樂平市環境監測站站長唐建軍坦言,重金屬污染危害最大的是土壤,由于缺乏設備,樂平市環保部門從未做過這一檢測。他承認,僅靠地表水監測,根本沒法測出重金屬是否超標。”
為何企業在污染問題上能得到地方的偏袒?有業內專家對早報記者表示,這是由于大企業對當地利稅而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些地方對一家企業依賴極大,企業如果真的停產了,當地公務員,也包括環保部門的人,他們的工資都可能發不了了。”
“越到基層,環保部門的監管職能就越弱化。”江西省環保廳廳長鄧興明告訴新華社記者,由于基層環保部門隸屬當地政府,他們必然要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目標開展工作,有的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仍在上污染項目。
“沿河小企業關停容易,但大企業要停產治理很難。”鄧興明說,樂安河污染徹底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
江銅曾獲環保獎項
對于污染,潘兵告訴新華社記者,“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古代遺棄的采礦通道形成的‘老龍廢水’。”上述江銅內部人士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德興銅礦開采歷史悠久,從唐宋開始就已經是重要的銅礦了。
“把污染責任推給‘歷史’的人,難道想讓‘歷史’出面解決問題嗎?”新華社這樣援引一些沿河居民的心聲。
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在正受到指責,但江銅曾在其年報中展示其環保佳績:“本公司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榮獲中華環境保護基金頒發的中華環境獎2005綠色東方企業環保獎。”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