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需求仍將迅速增長
國際能源署署長范德胡芬近日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未來經濟前景依舊不確定,但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世界里,有一點可以確定:收入和人口的增長將推高能源需求。新政策情景下的能源需求增長迅猛,到2035年將增加三分之一。
范德胡芬表示,目前全球仍有13億人沒有電用,有27億人還在依靠生物質的傳統用途做飯。實現給所有人提供能源普及所要求的投資,今后每年需要投資480億美元,是2009年投入的五倍之多。沒有這一投入的增加,2030年的全球圖景和現在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范德胡芬的預測來自國際能源署最近在全球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11》報告中的數字和觀點:全球市場對所有燃料的需求都在上升,但化石燃料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會從2010年的81%小幅下滑到2035年的75%;到2035年之前,天然氣是惟一一種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比增加的化石燃料,全球供應量增長1.7萬億立方米,其中非常規天然氣占40%,但需要采用方法應對環境方面的挑戰;可再生能源是資本密集能源,60%的投資僅獲得30%的發電增量,但對環境污染小,所需的燃料成本極少。在電力行業,以水電和風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將占到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在2011年到2035年期間,全球能源供應基礎設施投資需要38萬億美元(按2010年美元計算)。油氣投資總計將近20萬億美元,從中長期來看,上游投資需求和關聯成本都會上升,剩余部分則為電力行業所主導,其中超過40%的投資將用于輸配電網絡建設。
范德胡芬分析認為,盡管很多國家把提高能效作為優先工作,但全球能源強度卻連續兩年惡化。化石燃料的時代還遠未結束,但其主導地位有所下滑。天然氣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可再生能源正在被推向中央舞臺,低碳技術將是電力投資的重點。全球能源供應基礎設施投資加大,總投資幾乎三分之二都是在經合組織之外的國家。
報告顯示,由于經濟增長會推高對于個人出行和貨運的需求,石油需求的所有凈增長都來自新興經濟體的交通行業。石油需求(不包括生物燃料)會從2010年的8700萬桶/天增加到2035年的9900萬桶/天。乘用轎車總數會翻一番,到2035年幾乎達到17億輛。到2020年時,非經合組織市場的銷售會超過經合組織市場的銷售,在2015年之前轎車制造重心會轉移到非經合組織國家。范德胡芬針對這些變化的看法是,許多地區在燃油經濟性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主要是歐洲的乘用車和美國的重型貨運車,但石油使用增加還是會到來。石油使用效率更高或者根本不使用石油的替代汽車技術已經出現,例如電動汽車,但這些技術要商業可行和在市場中滲透,尚需時日。
針對記者提出的中國在世界能源發展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并如何發揮重要作用這一問題,范德胡芬署長明確表示,中國的能源決策將越來越大地影響全球發展趨勢。中國會鞏固其作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的地位,中國煤炭消耗幾乎占全球需求的一半,其致力于減少能源強度和碳強度的2011年至2015年五年規劃將成為世界煤炭市場的決定性因素。“十二五”規劃的落實將減緩煤炭需求的增長,推動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的需求。國際能源署預測,2009年至2035年間,中國的能源需求將增長69%,中國能源領域一共需要5.8萬億美元的投資。石油天然氣的進口量將大幅攀升,凸顯了應急準備的重要性。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