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礦價格加速下跌 稀土“錢”景撲朔迷離
“江蘇企業為迎接9月的全國稀土核查,已經停產接近1個月。”接下來停產還將繼續,需待專項核查結束后,再綜合各項核查結果制定復產計劃。 8月8日上午,由工信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稀土生產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自201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開展稀土生產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對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無計劃、超計劃生產、收購和銷售非法開采的稀土礦產品等行為進行查處,其中8月11日至11月10日為檢查整治階段,11月11日至12月31日為檢查驗收階段。 超標開采成潛規則 今年3月,國土資源部發布《關于下達2011年鎢礦銻礦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確定今年全國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9.38萬噸,其中,輕稀土8.04萬噸,中重稀土1.34萬噸。業內消息稱,截至7月底,上述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已基本用完。 據江西省工信委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江西單一稀土金屬產量為5694噸,同比增長30.15%。按此進度,該省全年產量指標可能到八九月份就用完了。 中國商報筆者就指令性指標使用情況致電全國多個稀土廠家,他們的回答多是指標“基本用完”,或是“馬上用完”。
“省內企業的指令性計劃的確已經基本消耗殆盡,加之原料采購困難,目前企業都持觀望態度,等待國家有關政策明朗后再做打算。”江西省稀土行業協會相關人士告訴中國商報筆者。 按理,指標用完就應該自動停止開采,但事實并非如此。“由于監管不力,稀土開采超標成行業的常態。這次整治管不管用,還兩說著。”一位不愿公開身份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商報筆者。眾所周知,目前稀土價格還處于高位,企業的產能遠遠高于指標,對企業來說肯定不夠用;而一些地方政府考慮到GP等因素,對指令性計劃實施并不嚴格,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于是指令性開采指標往往形同虛設,超標開采就成了稀土行業的“潛規則”。
一組數據印證了以上這位人士的說法。資料顯示,自2005年開始,我國稀土產量連續5年超過10萬噸,而指令性生產計劃平均每年為8萬噸。據中國稀土學會粗略估計,2010年,我國稀土實際產量約13萬噸,而國土資源部設定的當年稀土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92萬噸。 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發出的停止超標開采的倡議書,也從側面說明超標開采已成難以杜絕的常規和“潛規則”了。
五礦有色的倡議指出,“稀土是我國少有的優勢戰略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稀土資源,對促進我國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稀土行業工作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并倡議:“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加強稀土行業管理的號召,嚴格執行工信部有關稀土生產指令性計劃的要求,堅決按照工信部生產指令性計劃指標開展生產,拒絕違法生產和超計劃生產。”
但業內普遍反映,從日前公布的《通知》可以看出,國家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行業“潛規則”施壓。若發現企業超量生產,將不排除采取勒令停產、甚至關停的方式進行整頓。 專項核查的內容還包括流通秩序在內,重點檢查分離稀土企業所使用的稀土原礦來源。我國稀土市場交易混亂,充斥著各種走私及倒賣,不開具增值稅發票,難以有效監管。目前雖然還沒有權威數字統計這種“不帶票”的交易在總交易量中所占的比重,但多位業內人士對筆者稱,這種交易數量龐大,不容小覷。 冶煉分離企業對稀土原礦的采購也是如此。正是因為這種地下交易,每年超出指令性計劃的稀土原礦得以順利產出并脫手。若流通領域的秩序核查得以全面鋪開,將對之前的倒賣行為形成震懾,并對控制稀土原礦及氧化物的實際產量起到支持作用。 價格走勢反常 按常理,要整頓超標開采,開采量將減少, 價格應該上漲,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國家整頓之風放出后,稀土原礦價格卻應聲而落。
“7月20日,連續高漲的稀土價格開始出現了少有松動,出現兩周內連續下跌,而8月1日跌幅巨大更是出人意料。”贛州一位不愿具名的稀土貿易商告訴中國商報筆者。7月29日贛州稀土原礦成交價為29萬元至32萬元/噸,較4天前的40萬元至45萬元/噸下跌了大約33%。他曾經在33萬元/噸時大量進貨,導致他虧損嚴重。但他還是持樂觀態度,“相信稀土還是會漲回來。”
亞洲金屬數據顯示,氧化銪99.99%市場疲軟,8月1日最新價格由7月20日的3000萬元/噸下降至2500萬元/噸,下降幅度達17%。而北方稀土市場價格降幅更大,北方部分貿易商擔心市場價格會大幅下跌,愿以23000至25000元/公斤的價格出售氧化銪99.99%。 該網站數據還顯示,7月25日,碳酸稀土即北方輕稀土價格為84600元/噸,較4天前下降了15400元/噸,降幅為15.4%,回到今年5月水平。 這一波稀土及稀土產品價格的下跌讓人始料未及,因為從去年2月開始,南方重稀土原礦的價格從12萬元/噸上漲到40萬元/噸。而分離的單一產品,也就是稀土單一氧化物的價格更是漲了10倍。如7月上旬,氧化鋱的市場價為2000萬元/噸,氧化銪的市場價2900萬元至3000萬元/噸,而去年早些時候,這些產品的價格僅在200萬元至300萬元/噸之間。 是什么原因導致近期稀土價格下跌呢? “贛州幾乎所有分離企業為了應對稀土核查而停產,從而導致對稀土原礦的需求幾乎為零。”沒有需求自然價格會大跌。
這位人士的說法,在筆者接下來的采訪得到了印證。“新盛目前已經停產,正在全力爭取環評達標。” 而贛州規模中小的民營分離廠家多與新盛命運相同。
“到目前我們還沒有停產,但自今年2月以來沒有再進過原礦,用的是去年囤積的原礦儲備。”據這位人士介紹,像紅金稀土這樣有實力的大企業在贛州是少數,現在贛州中小規模的民營分離廠因為沒有資金買礦,幾乎全部停產。而另一方面,南方稀土整合拉開大幕以來,對稀土非法貿易抓得很緊,民營企業不敢再從私礦主手中買原礦,導致貿易商手里的稀土無法出售。另一方面,稀土原礦價格在前一年持續走高,也使很多分離企業買不起原礦,整個贛州現在處于行業的封凍期,民營企業沒錢買礦也買不到礦,貿易商囤積了大量礦卻無法出售,慘遭跌價。而貿易商手中的原礦將來要通過何種途徑再脫手也無從得知。“投機嚴重也是導致稀土價格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以來,很多稀土貿易商囤積氧化物,導致市價遠遠高于理性價值。而稀土分離廠家看到這樣的情況,也紛紛加入囤貨的行列,導致稀土產業鏈上稀土氧化物分離環節的利潤最大,大于上游采礦和下游的稀土深加工環節。下游企業壓力增大 由于稀土深加工產品價格暴漲,其下游風電、空調等永磁、電機消耗企業已難以承受稀土原材料暴增的成本壓力。作為風電機組核心原材料的釹鐵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10倍,全國多家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停產。
“公司的稀土永磁機組確實停了。原來訂單我們用庫存原材料來完成,長期來看稀土原料高價格我們受不住。”稀土原礦價格雖然降了,而稀土深加工產品價格卻仍然高得出奇,并沒有降價的跡象。 數據顯示,2010年1月,稀土金屬釹的價格為17.55萬元/噸,燒結釹鐵硼(N35)為69.5元/公斤。2010年6月30日,金屬釹和燒結釹鐵硼(N35)價格分別為25.25萬元/噸和92.5元/公斤。到2011年1月初,金屬釹的價格也只上漲到32.9萬元/噸,燒結釹鐵硼(N35)也只為107.5元/公斤,漲幅分別為87.46%和54.68%,上漲幅度并不明顯。 今年以來,隨著行業調整政策不斷出臺,稀土加工品價格快速上漲。到2011年3月底,金屬釹現貨價格漲至70萬元/噸,燒結釹鐵硼(N35)達222.5元/公斤。截至2011年6月30日,金屬釹價格已上漲到180萬元/噸,燒結釹鐵硼(N35)為617.5元/公斤,今年上半年,金屬釹和燒結釹鐵硼(N35)的價格分別上漲5.47倍和5.74倍;第二季度上漲也高達2.57倍和2.78倍。
而作為風電龍頭的金風科技同樣承受著巨大成本壓力。中金公司報告指出,“受釹鐵硼永磁材料價格上漲推動,永磁機組成本較年初每千瓦上升了200至300元,大大壓縮了公司的毛利率。”金風科技1.5MW永磁直驅發電機大約消耗掉1MT永磁材料。稀土約占永磁體原材料成本的30%,而稀土價格今年上半年持續上漲,目前來看仍處于長期上升趨勢。永磁材料現貨價格從每公斤100元飆升至700元,相當于每臺1.5MW永磁直驅機型成本每千瓦增加400元。 “如果全部在現貨市場采購,壓縮毛利率超過10百分點。”中金預計:“除非金風能夠找到應對措施,金風2011年至2013年的綜合毛利率將大幅下滑至12.9%至12.3%。”
釹鐵硼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具有能夠將普通電機78%的能效提高至97%、節能30%的功能。當釹鐵硼價格暴漲10倍后,許多企業開始用衫鈷磁鐵作為替代品了。“我們現在都不用釹鐵硼了,我估計如果持續漲下去,風電都會用衫鈷磁鐵了。”釹鐵硼價格暴漲10倍后,其性價比已低于第二代衫鈷磁鐵。事實上,衫鈷磁鐵的耐腐蝕性和連續工作高溫環境下的性能都比釹鐵硼好得多。歐洲的直驅風機,很多都用衫鈷。 中國商報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稀土深加工產品的價格暴漲也直接影響到了家電業。作為空調壓縮機必備材料的釹鐵硼永磁材料,以前釹鐵硼只占空調成本比例幾個百分比,價格暴漲后達20%多。隨之而來的是,空調壓縮機的大幅漲價,漲幅從20%至40%不等。 大金空調已宣布從7月11日起開始漲價,幅度在10%以上。“奧克斯則直接減少訂貨量,此前還直接發生過向上游供貨商退貨事件,覺得直流變頻現在用釹鐵硼太貴了。” 稀土深加工產品暴漲也已影響到了照明產業。
據了解,LE熒光粉方面是最早暴露出停產、更換材料的行業。節能照明為稀土熒光粉的主要應用領域。稀土價格飆升,稀土熒光粉價格半年上漲近十倍:由1月的250元/公斤上漲到6月的3000元/公斤。節能燈配件毛管中三基色熒光粉的主要原料,稀土占原料的比重達75%。業內研究人士指出,在三基色熒光粉漲價前,熒光粉在節能燈的成本中只占10%,而漲價后,占比上升到了60%至70%。
“原料上漲導致終端產品節能燈價格上漲,產品的出口價格優勢盡失,出口訂單減少。無序競爭開始出現,部分企業不惜壓低出口價,有些則用性能不及三基色熒光粉的鹵粉以次充好,部分則開始減產運營。”浙江照明電器等一批企業,生產車間已經為“半開”狀態,而且即使有訂單也少接,有些能緩期交貨的也就緩一緩。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