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連續兩月回升 難改出口配額過剩定局
在政府調控、游資炒作等因素下,稀土價格今年經歷“從天堂到地獄”的過程,但全年出口配額剩余或已成定局。
12月21日,中國海關統計咨詢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中國共出口稀土礦、稀土金屬和混合物49061噸,同比下降7.3%,但較1~10月份8.2%的同比降幅收窄。具體為,11月份中國出口稀土4088噸,較10月份回升7.3%,為連續第2個月出現回升。
對于出口量接連出現兩個月回升,百川資訊稀土分析師杜帥兵稱,“年底備貨對于稀土的需求會有所增加,比如泰國洪水的硬盤危機已經過去,現在要重新開工的話,這一塊對釹鐵硼的需求增加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在國外需求下降和海關限價雙重影響下,稀土出口形勢陷入低迷仍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但在整體國際經濟形勢影響下,中國的稀土出口也開始遇冷。”12月21日,杜帥兵分析稱,歐洲市場經濟下滑導致稀土需求疲軟,這讓國內企業的接單大幅下降。
與稀土需求形勢不見好轉相比,海關限價帶來的影響,更讓不少企業有“切膚之痛”。有國內稀土出口企業人士向記者反映稱,除了需求繼續不暢,海關限價對企業出口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價格倒掛讓我們很難做,以氧化鈰為例,今年第三季海關出口價也就是海關限價的公斤價為138美元,但10月份的海外成交價也就55美元左右。”
資料顯示,海關規定某種稀土產品不得低于一定的價格,如果企業要與外商的交易,不得低于海關限價。雖然目前國內稀土價已經下降,但由于稀土價前期一直較高,海關對一些稀土品種的限價并未隨之下調。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已有企業著手調查到更多國際稀土市場的價格,希望可以申請海關限價能夠盡快下調。
對此,杜帥兵分析稱,“海關限價影響稀土出口不假,但如果海關限價下調后,對稀土出口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做生意的通常買漲不買跌,原本接單的客戶可能考慮海關限價是否繼續下調,由此推遲接單的時間。”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