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倒退研發液體洲際導彈
據中國之聲《晚高峰觀軍情》報道:近日,俄戰略火箭兵原總參謀長披露,俄將研發新式陸基井式發射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并于2018年前裝備戰略火箭部隊。
據介紹,這種使用液體燃料的新導彈性能遠超前代產品RS-20,生存能力也因發射裝置防御能力增強和采用多種主動、被動防御措施而大大提高。
這種代號為“突破”的新型導彈突破在哪兒? 相關話題,記者采訪了軍事專家邵永靈。
推力大、載荷多 俄反其道研制液體導彈
一直以來,業內認為固體燃料導彈比液體燃料的好,為什么俄羅斯反其道而行之重新研制液體導彈呢?
邵永靈認為,液體燃料有其優點,推力很大,可以去設計威力更大的導彈。有效載荷比固體燃料的導彈要大得多,單純從威力的角度來說,液體導彈有其優勢。
新的導彈可能會使用俄羅斯近年發展的一些新突防技術,從推進系統其他方面來講,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一個突破。
俄“撒旦”導彈數量漸少 亟需補充不足
據說,這種新型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將逐步取代著名的RS-20洲際導彈“撒旦”,而RS-20洲際導彈之所以被稱為“撒旦”正因為它是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核導彈。
邵永靈認為,“撒旦”應該說是人類制造出來、威力最大的核導彈,其起飛質量達到210噸,有效載荷幾乎可以達到9噸,這是非常非常大的數字。
這種導彈是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研發出來的,它有單彈頭,也有多彈頭。它的單彈頭威力超過兩千萬噸TNT當量。眾所周知,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只有1.5萬噸當量,卻可以造成那么大的損失。可想而知,兩千多萬噸的當量的威力有多大。多彈頭可以攜帶10枚5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頭。
所以說,無論是單彈頭還是多彈頭,其威力都非常可怕,而且多彈頭是分導式的,可以攻擊不同的目標,比如10個彈頭可以打擊10個目標。
冷戰時期,這種導彈確實是對美國的威脅非常大,冷戰結束之后在美俄之間的核裁軍談判當中,也是美國關注的主要對象之一。經過裁減,還有自由的退役,大部分“撒旦”到現在都是超期的,因此這種導彈的數量到現在越來越少。
研發新型液體導彈彌補核力量 或只是應急措施
撒旦威力強大,但是面臨著退役,此時為什么俄羅斯會選擇用代號為“突破”的新型液體導彈取而代之呢?
邵永靈認為,俄羅斯現在新型的洲際導彈都是固體燃料的。單彈頭和多彈頭的“白楊-M”導彈,當量比較小。
一方面退役的導彈都屬重型,而且退的多,增的少。所以,俄羅斯的核力量這些年衰減的非常厲害,非常不利于美蘇之間的戰略平衡。
俄羅斯回過頭來發展液體彈道導彈實際上是彌補自己核打擊能力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復和提高。
目前,主要國家的導彈都介入到了固體時代,俄羅斯現在研發新型的液體導彈只能說是一個應急的措施,卻不能代表其真正的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