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現結構性變化:輕重分類
2011年12月27日,商務部公布了2012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從2006年稀土出口實行配額限制以來,每年年中和年底的稀土配額發布就成為國內外稀土價格走向的風向標。但2012年的稀土出口配額指標卻失去了風向標的作用,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只用了49%,2012年的配額過剩幾成定局。
在稀土配額反常增加的同時,商務部啟動了稀土的分類管理,中重稀土的出口份額被明顯壓縮,而待審核企業的未知性,也將與中重稀土的減少形成合力,沖擊2012年的整個稀土市場。
尚在萎縮中的稀土市場何時能復蘇,目前的稀土價格是否已經回歸合理,在學界和企業界依然是莫衷一是,隨著環保核查效應的發酵,更多稀土企業都將感受到政策推行所帶來的生存壓力,地方與中央,民企與國企的博弈或將再次成為焦點。
風向標“失效”
數據顯示,共計11家企業獲得2012年首批出口配額,包括7家通過環保核查的生產企業、4家流通企業,總數量為10546噸。另外,商務部為尚在環保審核企業預留了14020噸,2012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總量為24566噸。商務部人士表示,第一批出口配額指標按照全年指標的80%下發,因此2012年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額將超過3萬噸,與2011年基本持平。
“配額多少已經沒多大影響了,2011年國際市場行情和往年已經不一樣,中國出口的影響力下降了。”2011年12月28日包鋼稀土國貿公司的一位銷售主管在電話中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包鋼稀土在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的使用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上述主管告訴記者,除了價格的直接因素外,國際市場對稀土的實際需求也在減少,往年的年底會有一陣訂單的小高潮,但今年沒有,來自國內外的訂單均沒有起色。這一點出乎企業預料,“國際供應的多樣化和替代產品的研發速度超出想象,我們正在研究對策。”
同樣是被列入待審企業名單的甘肅稀土新材料公司也是北方稀土行業的佼佼者,該公司總經理包敬和告訴本報記者,該公司的環保材料已經上交給了環保部,正在等待審核的結果,對于何時能收到反饋意見,包敬和表示目前無法預料。“我們2011年的出口配額也沒用完,目前的情況和國內其他企業一樣,市場低迷。”包敬和對本報記者說。
根據商務部要求,未來出口企業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即便是流通企業,其稀土產品也必須來自通過環保核查的生產企業。商務部規定,待審核的20家企業如在2012年7月底前通過環境保護部的環保核查,商務部將即時下達配額;如2012年7月底前仍未通過環境保護部的環保核查,商務部將不再對其下達出口配額,所余配額另行分配。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甘肅稀土新材料公司和包鋼稀土都屬于輕稀土的重要企業,兩家企業的出口配額總量超過兩千噸,失去出口資格的可能性很小,“半年的時間足夠整改。”
按照往年的慣例,每年的稀土配額指標多少要參照上一年的配使用情況,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指標只使用了49%,為歷年最少,但2012年全年擬出口配額卻超過了2011年,這與此前市場的預期相差甚遠,此前市場人士普遍認為2012年的配額會比2011年有所減少。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公開表示,2012年的出口配額總量較之2011年沒有減少的原因是為了保障國際市場需求,保持稀土供應的基本穩定。
但南京稀土應用學會理事長王仲山認為,配額作為市場和價格“風向標”的作用實際上已經不起作用了。他指出,2011年的指標剩下一大半沒有用完,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客觀條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市場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12年再拿出3萬多噸的指標,實際上是默認了配額對價格影響的失效。
“輕重”分類或改變市場
此次商務部在發布2012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的同時,首次對輕稀土、中重稀土進行分類管理,也就是對出口的輕稀土和中重稀土作了具體的數量規定:2012年全年的中重稀土出口配額為3582.5噸,入圍企業和待審核企業均有涉及。商務部此舉被視為治理稀土出口弊端的一大措施。
在此之前,每年的稀土出口配額下發并沒有區分輕稀土和中重稀土,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雖然獲得配額的稀土企業在輕重稀土的生產和流通上有側重,但由于國內生產商之間的產品調配不受限制,以及非正規途徑開采、生產的中重稀土屢禁不止,實際上每年利用出口配額指標出口的中重稀土遠比實際的配額數量多。
早在2010年,包括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在內的多位稀土企業界人士就呼吁對稀土出口進行分類管理,但當時商務部和海關的回復是尚未做好準備。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認為實行輕重稀土的分開管理,有利于降低中重稀土的出口數量,避免中重稀土的資源流失。“當然,由于中重稀土出口數量的減少,其國際市場價格可能會上漲。”
除了可能對中重稀土市場造成緊張外,分類管理在出口結構上的變化,也會對輕稀土的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輕稀土占配額總量的88.3%,業內人士認為,輕稀土供應量的增加會進一步增加國際市場稀土供應量,鑒于目前的滯銷,價格可能會進一步走低。
生意社稀土分析師劉銳星指出,稀土目前的稀土價格已經與2011年5月“國22條”出臺前的水平持平,但還有下調的空間。王仲山告訴記者,現在全國堆積的氧化鑭和氧化鈰已經夠未來5年全國的使用量,而從2011年初開始,氧化鑭和氧化鈰的價格漲幅超過了10倍。
不過,在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看來,目前的稀土產品價格已經到了合理階段,整個行業要避免價格的再次大漲大跌。
政策爭議再起
盡管外界對稀土分類管理叫好聲一片,但是部分業內人士對此依然持保留態度,江西省稀土學會理事長孟慶江指出,雖然國家大力整頓稀土,但稀土走私的情況依然不容小視,這其中被走私出去的大量產品都屬于中重稀土。
“只要有配額制度,就會有走私,境內外企業都有這個需求。”王仲山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鑒于現在的市場,應該取消對輕稀土的出口配額限制,對于中重稀土的出口也應該分元素制定配額指標。
據一位稀土界權威透露,2011年國外企業從中國獲得稀土產品超過5萬噸,而海關統計的數據不到15000噸,大量的稀土都通過非正常途徑出境。
實際上,包括環保核查、分類管理在內的多項綜合管理措施,在2011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均有體現。
而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有關稀土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相關規定,稀土氧化物年產能在2000噸以下的稀土分離項目,以及產能在1500噸/年以下、電解槽電流小于5000A、電流效率低于85%的輕稀土金屬冶煉項目都被列入了淘汰類項目名單。
但孟慶江認為,環保和出口是兩回事,不能強行掛鉤。對企業規模的限制也帶有歧視性,很多規模小的企業,環保也做得很好,不能因為規模小就強行淘汰。
“現在中國的稀土行業已經‘凝固’了,這是最可怕的現象,我們又浪費了3年。”王仲山認為此輪環保整合將矛頭對準民營企業的策略不符合市場規律,一味刺激價格,導致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僵局。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