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日憑什么挾WTO逼中國出口稀土
美國、歐盟和日本3月13日聯合就中國對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對華貿易訴訟,要求中國解除出口限制,否則將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一場醞釀已久的稀土出口博弈正式拉開帷幕。
西方國家提起貿易訴訟,通常的目的都是“限制中國出口”,而這次關于稀土的糾紛卻與其他貿易爭端有點不大一樣,竟是“要求中國多出口”。
長期以來,中國以世界36.4%的稀土儲量來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用戶,多年來,稀土開采區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為了保護自己的環境,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都到國外尋求稀土資源。而長期以“白菜價”出口稀土的中國剛剛計劃開始保護環境,對稀土開采和出口采取必要的管理,就立刻引起它們的反對。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表示,中國制定稀土出口配額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并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
中國作為一個“稀土大國”卻掌握不了本國的“稀土命運”,美國等西方國家多年前就已封存本國豐富的稀土資源,竟還堂而皇之地借WTO向中國發難,道理何在?
美歐日逼中國出口稀土道理何在
稀土被稱為“工業黃金”,對于軍事、石油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發展有極重要意義。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曾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目前,中國稀土資源占全球總量36.4%,但承擔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出口量居全球之首。
“稀土的開采和分離、提取過程會產生大量放射性污染,處理技術和成本較高。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廣泛采用低成本開采方式,造成的環境破壞愈演愈烈,觸目驚心。這種態勢與開發稀土以發展綠色產業的初衷和目的,形成鮮明抵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在媒體上如是評論,“隨著中國環境意識的覺醒,政府開始考慮為稀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制定規劃。貿易是造成環境大規模破壞的主因,在中國環境治理技術缺乏的情況下,減少貿易就意味著減少污染。”
目前,許多國家都對稀土資源實行封存政策,美國在2001年封存了該國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轉而從我國大量進口稀土。不產稀土的日本則采取儲存性收購。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日本僅將進口總量的1/3用于生產,其余用作戰略儲備,日本稀土約83%都來自中國。業內人士曾估計,日本儲備的稀土已夠用40~50年。
對此,張捷評價道:“大量開采稀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外國也有稀土資源,但考慮到高額環境代價,他們會選擇向中國進口。”
苗圩表示,中國稀土開發如果像過去那樣私挖濫采,破壞資源和環境,有些品種按照現在探明和實際的開采量可能只夠20年。20年后,全世界有些品種都枯竭了,這對全人類是一個巨大的損害。
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肯定了他的說法,“中國政府加強管控的官方理由,是要進行行業整頓,這合情合理。在這個行業,不負責任的礦商亂開采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有理由出于環保和安全原因,實施行業整頓。”
“訴訟最根本原因是獲取經濟利益,降低中國稀土出口價格”
有外媒分析稱,美國此次訴訟具有“政治色彩”,總統奧巴馬13日曾專門就對華貿易問題發表講話,并親自宣布該項訴訟。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稱,由于美國今年將舉行總統大選,美國經濟是此次選戰中的重要議題——奧巴馬政府似乎就中國貿易政策采取了更具對抗性的立場,共和黨人也一直指控奧巴馬政府對中國太軟。
英國路透社認為,奧巴馬在對華貿易上采取了更強硬姿態,意在回擊共和黨批評,拉攏部分選民,贏得連任。此次在WTO起訴中國稀土問題,就是這種姿態的一個具體表現。
而據張捷在接受《青年參考》采訪時分析:“除了政治因素,訴訟最根本原因是獲取經濟利益,降低中國稀土出口價格。三方聯合不是巧合,目的無非是想讓中國解除出口限制政策,削減稀土在國內外的貿易價差。歷史上,中國對原材料出口限制相對寬松,現在稀土價格漲太快,國外一定很難接受。”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國防部估計,稀土現價與2011年相比已飆升。雖然近幾個月來稀土價格一直在回落,不過仍在歷史高位徘徊。高科技公司需要獲取低價稀土,并極力游說美日歐相關政府機構采取一定措施。 >>>詳細
美國等為何不開采本國稀土
為保護環境和資源可持續開發,中國近年來對稀土開采和出口等方面采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但卻在國外引起很大爭議。事實上,與其說中國壟斷稀土供應,不如說其他國家國內行業準入門檻過高。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稀土資源探明儲量僅次于中國和獨聯體國家,位居世界第三。其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帕斯礦山,是中國以外地區已發現的最大稀土礦山,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該礦山一度是全球稀土第一大供應源。2007年4月,美國鉬礦公司宣布重新開發已關閉五年的芒廷帕斯稀土礦,并在2008年進行了恢復性生產。雖然目前已恢復了開采,但規模仍然不大。
對此,江西依路瑪稀土發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學家唐寅軒認為,美國一向重視國內環保問題,芒廷帕斯礦當年停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即環境污染。如今,芒廷帕斯要恢復生產,必須經過嚴格的環境評估,大規模開采起碼還要2年到3年,而且環保投入會非常大,在綜合開采成本上肯定要比中國稀土開采要高很多。
同樣,環境因素有助于解釋澳大利亞礦業巨頭——萊納斯礦業公司,為何在馬來西亞建設稀土冶煉廠。這座號稱世界最大的稀土冶煉廠耗資2.3億美元,主要冶煉采自澳大利亞的稀土。由于憂慮對環境造成污染,馬來西亞當地環保人士和民眾數次對該稀土冶煉廠的建設運行表示抗議,迫使該項目一度緩建。這一新障礙也給眾多外企翹首企盼的稀土加工廠新址蒙上陰影。
最近幾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都在積極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貨源,近幾年,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發現大型稀土礦床。但部分企業負責人私下表示,由于這些國家的稀土資源相對較少,稀土采礦業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的環保壓力比較大,一個新項目從規劃到投產,即使順利也要數年時間,因此短期內對中國的依賴仍難改變。
此外,輕、重稀土供應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依然難以解決。澳大利亞工業礦物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達德利•金斯諾思曾預計,到2015年,雖然非中國供應的輕稀土資源可以滿足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市場需求,但中重稀土供應只能滿足其50%的需求。這意味著,另外50%的中重稀土仍將來自中國。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