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阻撓中國改變“稀土命運” 短期仍依賴中國
為了保護自己的環境,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都到國外尋求稀土資源。而長期以“白菜價”出口稀土的中國剛剛計劃開始保護環境,對稀土開采和出口采取必要的管理,立刻引起它們的反對
除了石油,從沒有一種資源能像稀土現在這樣舉世矚目。“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樣的說法讓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中國人為之驕傲。但如今,中東部分產油大國已賺得盆盛缽滿,稀土供應占全球九成以上的中國卻要長期忍受稀土被賤賣的現實。
美日阻撓中國整頓稀土秩序
稀土元素雖然在地殼中絕對量很大,但真正具有工業化開采價值的稀土礦床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哈薩克斯坦等幾個國家。
中國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多、品種最全的稀土資源,已知的17種稀土元素,中國都有一定儲量。1986年,中國稀土產量首超美國。美國一份名為《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的報告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全球稀土儲量的36%,產量為12萬噸,占世界稀土產量的9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占世界稀土儲量的13%,而產量很低,所需稀土資源主要從中國進口。
然而,中國不僅沒有從寶貴的稀土資源中獲得應有的利益,反而付出沉重的環境和資源代價。
中國國內稀土界素有“南贛州、北包頭”之說。在重稀土資源豐富的贛州,稀土開采一度使用的池浸工藝被稱為“搬山運動”——先砍樹后鋤草,然后剝離表層土壤,所到之處山體植被都會遭受難以修復的破壞,浸出、酸沉等工序產生的大量廢水富含硫氨、重金屬等污染物,嚴重污染飲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而在包頭,雖然輕稀土為主的稀土礦開采過程對環境的破壞力相對較小,但礦石的分離和冶煉過程仍不可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不僅如此,我開采稀土過程中的浪費更為驚人。據徐光憲介紹,包頭主東礦年開采鐵礦石1000萬噸中含稀土50萬噸,其中利用10%,浪費10%,其余80%進入尾礦壩。
與此同時,我國稀土出口增長過快,走私也很嚴重。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出口稀土39813噸,比原計劃高出9555噸。與此同時,稀土走私繼續泛濫,據統計,在2009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國海關連續破獲稀土走私大案,涉案稀土總量上萬噸。
如果繼續不加限制地開采,我國的稀土資源將會日趨枯竭。早在三年前,“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就指出,我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如果按照當時的開采速度,10年就會開采完了。而按照目前的狀態開采稀土,世界最大稀土礦白云鄂博礦稀土資源甚至可能在30年內消失。
雖然付出了如此沉重的環境和資源代價,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并未把資源和環境成本未計算在內,一直以“豬肉”甚至“大白菜”價格向美國和日本等國大量廉價出口稀土資源。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等國家相繼關閉本國礦山,轉而從中國進口。一旦中國稀土資源枯竭,就要反過來向美國和日本購買稀土,屆時,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出售”稀土材料。
美國等為何不開采本國稀土
為保護環境和資源可持續開發,中國近年來對稀土開采和出口等方面采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但卻在國外引起很大爭議。事實上,與其說中國壟斷稀土供應,不如說其他國家國內行業準入門檻過高。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稀土資源探明儲量僅次于中國和獨聯體國家,位居世界第三。其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帕斯礦山,是中國以外地區已發現的最大稀土礦山,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該礦山一度是全球稀土第一大供應源。2007年4月,美國鉬礦公司宣布重新開發已關閉五年的芒廷帕斯稀土礦,并在2008年進行了恢復性生產。雖然目前已恢復了開采,但規模仍然不大。
對此,江西依路瑪稀土發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學家唐寅軒認為,美國一向重視國內環保問題,芒廷帕斯礦當年停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即環境污染。如今,芒廷帕斯要恢復生產,必須經過嚴格的環境評估,大規模開采起碼還要2年到3年,而且環保投入會非常大,在綜合開采成本上肯定要比中國稀土開采要高很多。
同樣,環境因素有助于解釋澳大利亞礦業巨頭——萊納斯礦業公司,為何在馬來西亞建設稀土冶煉廠。這座號稱世界最大的稀土冶煉廠耗資2.3億美元,主要冶煉采自澳大利亞的稀土。由于憂慮對環境造成污染,馬來西亞當地環保人士和民眾數次對該稀土冶煉廠的建設運行表示抗議,迫使該項目一度緩建。這一新障礙也給眾多外企翹首企盼的稀土加工廠新址蒙上陰影。
最近幾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都在積極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貨源,近幾年,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發現大型稀土礦床。但部分企業負責人私下表示,由于這些國家的稀土資源相對較少,稀土采礦業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的環保壓力比較大,一個新項目從規劃到投產,即使順利也要數年時間,因此短期內對中國的依賴仍難改變。
此外,輕、重稀土供應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依然難以解決。澳大利亞工業礦物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達德利·金斯諾思曾預計,到2015年,雖然非中國供應的輕稀土資源可以滿足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市場需求,但中重稀土供應只能滿足其50%的需求。這意味著,另外50%的中重稀土仍將來自中國。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